返回

第七卷朝天子 第五十八章 分手擂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卷朝天子 第五十八章 分手擂台 (第2/3页)

们嗅到了风声,即便不去落井下石,也开始冷眼相看。

    难怪孙敬修会忽然想到办一个寿宴,大概他也还没有摸清楚宫里的意思,到底是例行的查看,还是准备借这些事情,让自己辞官。办寿宴,就可以明显看一看宫里的态度。

    范闲摇了摇头,心想这位府尹大人行事严肃中正,即便在京都叛**里站错了队伍,也只是技术上的错误,也正是这种xìng子,才让陛下又容了他三年。却也正是这种xìng子,让此人到此时还没有看出来,宫里究竟想做什么,居然还妄想能够继续在京都府尹这个要害位置上坐下去。

    范闲一眼就看出了最后官场上这道风波的深层原因,包括孙敬修在内的那几位官员,其实屁股都不怎么干净,孙敬修虽然最后立了大功,但毕竟在开始的时候,是站在陛下遗旨的对立面,而那几名官员则是在京都叛**里站的不是太稳,有些墙头草的嫌疑——陛下这是在秋后算帐,三年不晚!

    如今朝政早已大定,以皇帝陛下yīn厉的xìng情,怎么可能还放过这些当年摇摆过的可恶臣子?

    沐铁看他在出神,吞了口唾沫,润了润嗓子,小意提醒道:“风头是从户部吏部查核开始,但肯定是门下中书点了头才做的事情。”

    这是在提醒提司大人,要让京都府尹换人,可能是宫里传出来的意思,提醒范闲,可不要仅仅为了一位孙家小姐,就和陛下的意思冲突。

    范闲笑了起来,他当然没有兴趣在这个时候和皇帝翻脸,而且仅仅为了京都府尹这个位置翻脸,也太不值得。陛下就算要赶孙敬修下台,也不至于要杀他,既然如此,就由着陛下发泄一直没有完全发泄干清的怨念吧。

    忽然间他心头一动,想到皇帝曾经答应过自己保孙敬修无碍,应该不至于这么快便反悔,就算他想反悔,也总得看看自己的面子,不可能让门下中书出面才是。

    他皱眉问道:“胡大学士有没有就此事说过话?”

    如今的门下中书以胡大学士为首领,如果皇帝真的是想通过门下中书做这项安排,那么门下中书的倾向应该从胡大学士的嘴唇里表露出来。

    “没有。”沐铁看了他一眼,说道:“只是那个贺宗纬有次酒后说了一句,京都府所受的压力就大了起来。”

    整个监察院包括范宅里的人们,都知道范闲十分厌憎门下中书的贺宗纬大人,所以没有人敢在范闲的面前,表现的对贺宗纬佩服,尊敬,等等任何正面的情绪评价。

    范闲冷笑一声,说道:“酒后说了一句,便让堂堂京都府尹食不知味,这位贺大人倒是好大的威风。”

    话虽如此,他也明白,以皇帝最近对贺宗纬的宠信,贺宗纬只是借自己的口,宣扬一下陛下的心意。如果孙敬修识趣,只怕早就已经自请辞官了,只是这位京都府尹明显不是个七巧玲珑之人,竟是没有体会到这一层。

    范闲沉思许久后说道:“这件事情我知道了。”

    沐铁看了他一眼,没有去收拾桌上的卷宗,只是说道:“大人即便要去孙府,也只需要提醒他一声,没必要做什么。”

    “知道了知道了,就你话多。”范闲恼火地挥挥手,让他们叔侄二人退了出去。

    还没有等范若若前来,又有下人来报,杨万里到了。范闲jīng神一振,想到这厮如今在工部衙门做的极为顺手,一心扑在政事之上,倒是有许久没来请安,今儿怎么得了闲,心里也是高兴,赶紧让人把他请到了后宅。

    没料着杨万里入了书房,黑黑的脸上倒是满脸委屈!

    杨万里如今已经是工部河都司员外郎,地地道道的主办官员,以这个速度,十年之内当个尚书那是稳稳当当,却也不全是因为范闲在后替他撑腰的缘故。这位官员经历了江南大堤上暴rì的磨练,早已不是当年只识清谈救国的酸腐秀才,而是地地道道的实干之吏,所以才会在工部升的如此之快。所以范闲今rì看着他的神情,便有些诧异。

    他二人低声说了些什么,范闲的脸sè越来越难看,最后也只是低声安慰了几句,便让他离开。杨万里极少来府里拜访,范闲暗中知道此子确实是每rì都耗在衙门里,倒也不怎么见怪,反而刻意替他省下时间。

    杨万里出去后,范若若才从后室里行了出来,微微皱着眉头说道:“又有什么事?”

    范闲的表情有些沉重,思忖片刻后应道:“居然和孙敬修的事儿差不多同时……贺宗纬那厮倒是越来越嚣张,我要保什么人,他就把手伸到了哪里。”

    范若若安静听着,才知道杨万里最近在工部衙门里过的也并不如何顺意,户部如今也在工部衙门里查帐,重点便是放在他主管的都水司上,后面甚至还有大理寺和吏部的影子。

    杨万里每年有范闲的银子供着,生活倒也优渥,本身又不是一个贪腐官员,内因外因相加,从他手过的帐目自然清楚无比,户部再如何查也查不出问题来。即便是吏部私下约他问话,对他的宅子以及仆妇数量提出质疑,也被杨万里一句门师所赠便挡了回去。

    吏部那些官员,总没有胆子上范府向范闲当面求证。

    但是杨万里那边终究是被人抓住了些小尾巴,原因其实也和范闲有关。这事儿还要从几年前说起,大江决堤之后的两年内,范闲主管内库,凭借自己的手段,父亲的帮助,以及夏明记还有范思辙在北方的线路,从内库里捞了不少银子,再转了几道弯儿,又送到了当时的河运总督衙门。

    那时候,杨万里还在河运总督衙门做事,这一大笔让无数人心惊胆颤的银子,主理权就在他的手上,在银钱的运作上总有些疏差,被人抓住了一些把柄,尤其是吏部的官员更隐隐地提出质疑,这些银子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如果这个问题真的深究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