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第3/3页)
到焰焰后便挂印除冠,逃之夭夭。如今不管她是贪慕王妃的头衔也好,不能抗拒家族的压力也好,倒底是选择了与自己分手,仔细想来,他也该为自己的前程打算了,原本想敷衍了事的断粮案,他倒真想看看自己有没有那个逆天的本事了。
他已经看过了赵光义提供给他的各种官方资料,也看过了朝中大臣所能想得出的一切解决办法,心中也有了一定的主意,但他现在需在更多的人,尤其是不在朝堂上的人的意见。许多朝堂中人所不了解、所无法正视、又或无法接触、掌握的情况,小民反而看得更加清楚。掌握的越充分,他才能拿得出一个最完善的计划。
虽说赵光义严令他不得泄露消息,但是朝中百官各有所司、各有所长,都想不出一个解决的办法,要他枯坐家中,又能有什么好主意?这是千里迢迢从外地购粮、运粮,是实打实的真功夫,绝不是灵机一动,想出个什么妙法儿就能解决的,这是对大宋朝廷的办事效率、诸司衙门的合作协调、水陆运输能力的一次综合实力考验。他需要积思广益,他选择的人就是:“妙妙、崔大郎、臊猪儿。”
妙妙随着柳朵儿整日与官场中人交往,深谙官场中事;崔大郎是齐州世家,地主豪商;臊猪儿在汴河水运,最熟船运水情。他们就代表着此番运粮最关健的三个部分:“地方官、粮商地主、船运河工。”
杨浩端起茶来放在鼻端,嗅着茶香,徐徐说道:“今日请你们来,有件要事要谈,妙妙,你来书记。”
“是!”妙妙铺好纸张,注水研墨,然后腕悬狼毫,一双明眸投向杨浩。
杨浩将事情简略说了一遍,不顾三人脸上露出的惊讶神情,镇定地道:“开封情势岌岌可危,一着不慎,就可能引起一连串的变故。常言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件关乎开封百万人口生存大计的要事能不能想出一个妥善的法儿,就要着落在你们身上了。”
第六卷 软红十丈,烟火人间 第274章 集思广益
杨浩稍稍停顿,让三人充分消化了一下这个消息,然后继续说道:“妙妙,你随柳行首身边,迎送往来多为官吏豪绅,许多官场上不登台面的事情,再也没有比你们更了解的了。猪儿,你在汴河上一年多光景,官运、民运、船只、河工、动力等事关水运的各个方面应该也了然于心。至于大郎,你是齐州世家,既是地主,也是豪商,于地方士绅、行商坐贾方面再了解不过了。
如果现在要从各处运粮,解决东京断粮危机,事涉几个方面。第一,就是地方官府。从民间收购粮食,集中运输到码头,离不开地方官府。哪怕朝廷急的火上房,若是地方官府阳奉阴违、不能全力配合,整件事情就休想运转起来。而这种事,不是下几道措辞严厉的诏书就能解决问题的,其中有无问题,症结何在,能否保障收购环节不出问题?
第二,就是地方的豪绅地主,粮商大户。我原本就是霸州民户,我知道,百姓一旦打了粮食,第一件事就是急于变现卖钱,而且越是丰收越是如此,普通的民户手中大多只保留到明年秋收的口粮和粮种,除此之外别无所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