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天下一统 (第2/3页)
临淄君,这让秦、齐、楚三国的势力在朝堂上占据了比较大的比重。
当然,犯上作乱是不可能的,没有了兵权。他们想要造反都不行,何况,百姓们也习惯了接受了韩国的统治。他们要是造反,百姓们还不答应呢!但这并不意味着为了确保自己家族的富贵和权力可以持续下去,他们不会结党营私。尤其是太子之位的人选上,让所有的大臣们都觉得大有可为。
韩天子总共有八个皇子,嫡长子是有着燕国王室血脉的韩邦,年方二十六岁。二皇子韩信,年方二十三岁,其母出身楚国名声显赫的芈氏一族。三皇子韩安,年方二十一岁,其母出身韩国寻常公卿。四皇子韩庄,年方十八岁,其母为秦国人。五皇子韩念,年方十六岁,其母出身齐国公卿。其余三子,尚且年幼,继位的希望不大。
若按周制,嫡长子韩邦毫无疑问要继承皇位。但韩邦太过仁慈,按照韩天子的说法,乃优柔寡人之人,因此不为韩天子所喜。
二皇子韩信出身高贵,尤其是楚国出身的官员在朝堂上的势力很大,他们以司寇景阳为首,肯定愿意韩信当上太子。同样的道理,秦国过来的官员自然希望四皇子韩庄可以成为太子,尤其是大将军白起颇受韩天子宠信,在太子之位的人选上,必定会对韩天子的决定产生很大的影响。
司隶州、益州的官员毫无疑问支持三皇子韩安,在他们看来,如果是有其他国家血脉的皇子当上了太子,不少人从心理上接受不了。何况,母家的出身决定了太子的政策。如果是韩信日后做了皇帝,肯定依赖楚系官员,韩庄日后做了皇帝,也必定重用秦系官员。恐怕韩天子也是考虑到这一,才在太子之位的人选上,迟疑不决。
公元前二四四年九月,韩天子在例行的朝会上突然提起了太子人选一事,这让群臣始料未及。但韩天子已经出声,群臣不得不表态。
立嫡长子,标准清晰,可以杜绝其他皇子的觊觎,减少皇室内乱的风险。但如果嫡长子品行、才干不足,于国家不利。立贤,于国家有利,可是贤德的标准难定,给了诸多皇子借口觊觎帝位,于皇室不稳。最好的办法就是嫡长子是明君,可殊为难得。
典客李斯以“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为由,力主立皇长子韩邦为太子。冀州、幽州官员响应者众多。
司隶州刺史荀况以仁孝为由,主张立韩安为太子,司隶州、并州、益州出身的官员纷纷响应。
司寇景阳以立长不如立贤为由,主张立皇子韩信为太子,徐州、扬州、荆州官员响应者众多。而御史王易提出立韩庄为太子,也得到了凉州官员的不少响应。
三公九卿中。太尉魏辙、御史大夫吕不韦、典客李斯、少府陈穗是主张立嫡长子韩邦为太子,治粟内史刘光、太常王方、太仆黄勃、宗正韩泽主张立韩安为太子,司寇景阳主张立韩信为太子。丞相范睢、卫尉范增、郎中令张良则罕见地没有表态,军方重臣亦是没有表态。
当韩天子问询他们意见的时候,丞相范睢等人的意见出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