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林汉家的动物园(续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林汉家的动物园(续完) (第2/3页)

国的暗中挑拔下,两国很快因为教派冲突和领土方面的纠分,发生了大战,虽然当时两国的战车主力。已是德系的E50和苏系的T44/48为主,但是两家家里还大量十几年前从苏德两国进口的旧坦克,这些老兵再次从仓库里被拖了出来的送上战场。

    无论是波斯人还是阿拉伯人,其装甲兵的素质皆是半斤对八两,战争很快打成了低水平的烂战,无论是四号坦克也好,三号也罢,或者苏联出口的T34和KV系列,在这场战争中在双方手上都没有什么惊人的表现。

    E战车计划

    E战车计划,是汉娜为了对抗来自东边的苏联装甲洪流,以简单国内坦克生产和维护,而在1939年就制定的坦克发展计划。

    由于前期德国坦克设计还处于摸索阶段,加上战争因素,这个计划迟迟不能实施,直到战争结束后,德国坦克设计部门用了数年的时间摸索开发,终于在1946年时正式开始实施这一计划。

    按汉娜的设想,考虑到西欧德国控制区和“友好盟国”的工业情况,军方决定,德国未来的装甲部队将准备三种底盘。

    第一种是主战坦克底盘,即后来装备105毫米坦克炮的E50坦克的底盘,这种底盘除了用于主战坦克外,也将作为重型火炮的载体。

    第二种是步兵坦克底盘,即类似后世德国开发的第一代步兵坦克黄鼠狼步兵坦克,计划重量在25吨左右。

    这个底盘也将作为通用底盘使用,作为搭载防空炮、轻型火炮的载体。

    第三种底盘,则是类似M113履带式装甲车的底盘,重量在十吨到13吨之间,属于轻型底盘。主要任务是为了满足搭载步兵送其上前线的运输任务,同时也可以作为各类轻型火炮设备的载体和火力支援车使用。(注:历史上著名的M113装甲输送车生产了超过七万五千辆)。这款底盘,不光是德国自用,也会将其生产许可证交予盟国供其生产,是极重要的通用底盘。

    和前两者相比,该型底盘生产工艺要求低,不会占据坦克和步兵战车的生产线,很适合大规模量产。按汉娜的设想。德*甚至还以这种底盘为基础,开发出了使用摇摆式炮塔的坦克歼击车。

    由于德国周边的国际战略环境的改善,E50虽然在1944年时就已开发出原型车,但却一直拖到1946年。在解决了所有机械结构上的难题,并更换了更先进的柴油发动机后才开始大规模产量,真正大批量装备德国陆军的时间已是1947年之后。

    该型坦克从一登场就是105毫米主炮,依汉娜的设想,这款坦克最少在战场上要能压制苏联历史上著名的T54/55。也就是这个时空T44/48和其未来的升级版T55。

    这款坦克刚开发出来时,使用的是105毫米的线膛炮。后来随着火炮身管自紧技术和电渣重熔技术的成熟,加上后来尾翼稳定脱壳次口径穿甲弹开发成功,后来又开发出了105毫米滑膛炮版。

    虽然要求是能战二十年,实际上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界,在第三世界国家或者中东国家,仍然可以看到这匹老马在奔驰。和其同时代的另一款坦克,苏联的T44/48/55系列,情况也是差不多的。

    E50的后续型号是使用120毫米坦克炮的E75,而他同时代的对手是苏联的T62和T64。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苏德坦克的差距已不大,德国方面仅在电子设备上拥有一定的优势。不过实际坦克战中,胜负还是要看双方坦克兵的个人素质。

    E25则是指著名的黄鼠狼步兵战车。

    德国装甲兵在1945年后的作战思想的变化,按古德里安的设想,面对苏联红军恐怖的坦克海,德国装甲兵一味的死守,只会被对方淹没。唯一的机会就是进行装甲反突击,突入到对手后方破坏其补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