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3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53章 (第1/3页)



    今天,我们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似乎也已经是浅显而容易明白的道理了。可是在孟子的时代,这恐怕还是空谷足音吧。其实还用不着推得那么远,只需要想想那些“唯书”、“唯上”的时代,孟子这话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引用的。

    终于有人说了:“不唯书,不唯上。”

    于是我们也都可以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孟子谈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时,所举的例子是《尚书》中《武成》篇的内容,而我们知道,《尚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在孔。

    孟的时代也是有着极其权威性地位的。因此,孟子这种对于权威着作,对经典保持独立思考,勇于怀疑的精神,尤其难能可贵,体现出圣贤人物的治学风范。即便是对于两千多年后的我们来说,也是值得学习的。

    更何况,我们今天出版业大大发展。日出一书的出版社已不在少数,书籍汗牛充栋,其负面效应是“无错不成书”,这已成为一个日益引起人们呼吁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精神就显得尤其必要。不然的话,可是要出大问题的了。

    下一篇(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原文」

    孟子曰:“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译文」

    孟子说:“能工巧匠能够教会别人规矩法则,但不能够教会别人巧。”

    「读解」

    德国哲学家康德有一段对于诗歌艺术的分析正好可以借来发挥孟子的这一思想。

    康德说:“尽管对于诗艺有许多详尽的诗法着作和优秀的本典范,但人不能学会巧妙地做好诗。”以大诗人荷马为例,他可以教给人以作诗的方法、韵律等,但绝不可能教会第二个人也写出他的那些伟大诗篇。因为他自己“也并不知道他的那些想象丰富而思致深刻的意象是怎样涌上他的心头而集合在一起的。”(参见《判断力为批判》)第47节)

    简单说,诗艺也罢,能工巧匠的手工艺技巧也罢,都只能教会人规矩法则而不能教会人如何去“巧”。而规矩法则仅仅是及格线,要想真正“巧”起来,关键还在于自己勤勉努力地去摸索,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所谓“熟能生巧”,都离不开各人的体悟。这也正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的意思罢。

    既然如此,当然也就只有看自己的了。

    下一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原文」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祖以时,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注释」

    ?社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