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第3/3页)
然用之,茅塞顿开「原文」
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注释」
?高子:齐国人,孟子的学生。?径:山路。溪:人行处。山径之蹊泛指很窄的山间小路。?介然:本指意志专一而不旁骛,这里是经常不断的意思。?为间:即“有间”,短时,为时不久。
「译文」
孟子对高子说:“山坡间的小径,经常有人行走便踏成了一条路;过一段时间没有人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现在茅草也把你的心堵塞了。”
「读解」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话说天下大势,规划三国鼎立蓝图。刘备听完以后,离开坐位向诸葛亮拱手谢道:“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这“顿开茅塞”作为一个成语,其语源正出于孟子这里,没有“茅塞”,谈何“顿开”呢?诸葛亮开刘备之茅塞,孟子开高子之茅塞,假如你我的心被茅草塞住,又请谁来“顿开”呢?
恐怕只有靠自己了罢。
好在,“这地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
心路也是一样。多走走,介然用之,“茅塞”虽然不一定会“顿开”,但总会有开启的时候吧。何况,“介然用之而成路”,不被“茅塞”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学而》)
“学而时习之”是不是心路的“介然用之”呢?
如果是,那孔圣人是不是能够使你的“茅塞”顿开了呢?
下一篇(再作冯妇)
再作冯妇「原文」
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殆不可复。”
孟子曰:“是为冯妇?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4 )。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注释」
?复为发棠:重新劝齐王打开棠地的粮仓赈济灾民。发,汗。棠,地名,在今山东即墨南。过去齐国灾荒时,孟子曾劝过齐上开棠地粮仓赈济灾民,所以有此说。?冯妇:人名,姓冯。名妇。?嵎(yu):山势弯曲险阻处。?撄(ying)
:迫近。
「译文」
齐国遭饥荒,陈臻对孟子说:“国内的人们都以为老师会再次劝齐王打开棠地的粮仓来赈济灾民,大概不可以再这样做了吧。”
孟子说:“再这样做就成了冯妇了。晋国有个人叫冯妇的,善于打虎,后来成了善士,不再打虎了。有次他到野外去,看到有很多人正在追逐一只老虎。那老虎背靠着山势险阻的地方,没有人敢去迫近它。大家远远望见冯妇来了,连忙跑过去迎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