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93.万民(万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393.万民(万字) (第2/3页)

声喊着打架斗殴理所应当的人们,个个垂头丧气面色煞白。

    这其中有老人,也有少年,老人那一片灰白的须发在风中抖动,少年们略显青涩的面容上满是不解。

    对着明晃晃的刀刃,他们心中生出了无尽恐惧,有的竟是双腿一软,瘫在草地上,每个人都害怕血溅当场,死,是所有人都怕的。

    隐在人群中的贵族嗤之以鼻:“如何能服众?”

    是啊,这么杀,服不了众。

    甘盆甚至出言相嘲:“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一边的傅言深以为然,他们都是文化人。

    以严酷的律法压迫,并非不可,但如果有一天人们为了某项追求,而不再怕死了,那么大商的统治还在吗?

    以严酷律法为基础所建立的统治,还会存在吗?

    用剥夺生命的方式来威吓人民,将没有任何作用。

    傅言道:“唯有令人心服口服,才能治世。”

    如此酷刑,显然无法让人心服口服。

    甘盆连连摇头:“纣王行事与人心相逆,无论是向贵族收取田赋,还是强迫流民做工,都不可取,得不到民心,便是律法再严,也不过是一时强压。”

    若是纣王连这些都意识不到,继续这么下去,他们也快有放弃大商投奔西岐的念头了。

    刑场中央的欧阳天禄大喊:“行刑!”

    子受立即挺身而出:“住手!”

    别管杀人能不能起作用,严明法度是一定,他必须横插一手搞点小破坏。

    “有不满之人大可与朕打上一架,你们不是喜欢打架斗殴吗?便是一起上,也无妨,若有能从朕手中逃脱之人,可免死罪。”

    子受站在刑场之上,摆了个姿势。

    杀了人可能是严明律法,不杀人可能是仁心仁义,既然选择题的两个选项都有可能是对的,那我就把卷子给撕了。

    在朝臣处理之前,先把所有人都揍一顿,展现一下自己的乖僻。

    本来还有些小声议论的刑场更加安静了,吃瓜群众摸不准纣王的意思,群臣也觉得极为尴尬。

    你纣王好好坐着不行吗?这时候是要干嘛啊!

    不过准备受刑的犯人却没时间考虑那么多,尤其是那些刺驾的刺客,他们本来就打算行刺纣王,横竖都是一死,难道还不敢拼死和纣王打一架?

    立即便有人动手,但是结果显而易见。

    塞尔柱帝国第二代苏丹,阿尔斯兰曾被囚徒行刺,之后把刺客放了,和其单挑,结果这么个征服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并从拜占庭夺取了小亚细亚的英明君王,就这么被挑死了。

    不过子受不同,他可是力能托梁换柱的猛人,加上后续磕的小药丸和皇袍,这群囚徒一起上也没什么意义,只是他平时不怎么出手罢了。

    第一个动手的人还没更进一步的动作,就被子受举起扔进了淇水之中,和他绑在一起的那个犯人,也遭了无妄之灾,双杀成功。

    两个、四个、六个....

    就这么跟打水漂一样,本来好端端呆在刑场上的犯人,几乎全去了淇水之中,如果有长得扁平些的犯人,说不准还能因为巨力在水面上多蹦两下。

    吃瓜群众也渐渐放开手脚,有的甚至笑了起来。

    这场景格外滑稽,没有人知道纣王到底在干什么。

    人群中的贵族们连连摇头,他们算是看出来了,纣王想杀又不太敢杀,只能用这种啼笑皆非的方式震慑他们。

    可这有用吗?

    展现个人勇武?

    天底下哪有会因为你这个人武艺高强而对你心悦臣服的人?

    即使有,这样的人又有多少?

    朝臣不知所措,杨任等御史台三喷黑着脸劝谏几次,子受的动作才算停下,他累了。

    带着玄鸟卫在外围护卫的金成听说后,对此不作评价,这也是纣王的无奈之举。

    他叼着不知道从哪儿捡来小树叶,今天这事儿还真难办,纣王也难办,朝中官员也难办,幸好他就是个玄鸟卫千户,再大的事也落不到头上,也算得上自在。

    可就在金成安安分分划着水的时候,冷不防的有人来报。

    金成将嘴里的叶子一吐:“干啥啊!不知道里头要动大刑吗?一死可就是死几百上千个人!你们平日里偷奸耍滑也就罢了,今日还不好好做事?朝廷也要面子的,都严肃些!”

    “千户...”

    那人拱手,吞吐半天。

    金成皱着眉,直接踹了他一脚,不耐烦道:“有事快说,没事就继续巡视周围,万一行刑的时候流民又暴动了,任谁都讨不到好!”

    那人直接拜下:“出....出事儿了。”

    “什么事?”金成瞪大了眼睛,该不会真被自己说中了,又有流民暴动?

    越想越觉得可能,外头的流民知道自己的亲朋要死,能没点动静吗?说不定就这么热血上涌,或是又被人蛊惑.....

    “有兄弟在外头看着了,在南方有十数万人聚集,我……我……怕...我怕啊!”

    “什么?”金成也顾不得什么了,惊呼道:“十多万人?”

    “只多不少!”

    “这是哪来的人啊?流民也没有这么多吧!莫非是哪路诸侯打到朝歌来了?”

    金成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在心中暗骂,这要真是敌人打过来了该如何是好?收拾东西跑路?可天底下哪还有玄鸟卫这种养闲人的组织,舍不得啊!

    金成招来人,叮嘱道:“你们在这儿守着。”

    几人不明所以:“千户您要跑路吗?带着俺一起!”

    金成又踢上了:“你们傻吗?跑能跑去哪儿?还有哪儿能过上玄鸟卫的生活?”

    他们也有在焚书坑无的时候发过助纣为虐的誓言,但和朝臣们不同,他们那时只是热血上头。

    事后热血退去,也就不这么想了,一笑了之根本没放在心上,可真到了有事的时候,他们却又不会跑,因为利益相关,已经锁死,天底下真没其他比朝歌更好的地方了。

    金成眯着眼,十多万人,要是是敌人也不一定能打下朝歌,哪怕现在朝中所有人的重心都放在刑场上,没人关注,也不可能全无防范,多半有惊无险。

    不过一会儿,他便做出了决定,道:“你们看着,我这就去禀报陛下!”

    金成到刑场汇报,这时候的刑场还没从子受大闹一番的混乱中恢复过来,还有不少人都落在水里没捞出来,也不方便行刑。

    傅言、甘盆等贵族看着这等混乱场景,已经知道朝廷没办法了,只是流民便已如此,纣王肯定会意识到不能以田赋逼迫贵族,大局已定。

    无论纣王发泄似的殴打人犯,还是李靖以律法严惩人犯,便是今日人头滚滚,将淇水染红,也没什问题。

    贵族是胜利者。

    当然,贵族也是大度之人,他们和纣王的博弈始终在暗中,无论结果怎样,都给双方留了面子,暴动的是流民,死的还是流民,今日之后,此事揭过,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大家和谐相处。

    可就在这时,金成一声大吼:“陛下!陛下!”

    金成直接冲入人群,按理说他区区一个玄鸟卫千户,算不得什么,但看他这样子格外着急,敖烈也就给他放行了。

    金成忙不迭地拜道:“陛下,出事了!”

    他不懂什么礼数,话里话外也就出事长出事短的,一惊一乍将众人给吓了一跳。

    玄鸟卫在外围护卫,还能出什么事?莫非又有暴动?

    子受云里雾里:“何事?”

    金成气喘吁吁:“陛下,南方有十数万人汇聚,人潮遮天蔽日,正朝着朝歌而来,不知是敌是友,还望陛下早做准备!”

    子受感到奇怪,哪里蹦出来十多万人?

    就算是敌对诸侯在这时候出兵,大冬天的出兵他傻吗?有十多万兵力的诸侯,没道理这么傻。

    “踏踏踏——”

    这时刚好来了一阵马蹄声,马上之将甲胄齐全,长八尺有余,腰大十围,金面长须,虎目浓眉,容貌雄毅。

    “来者何人?”

    敖烈也没被这虎目之将吓着,挺枪叱问。

    “在下张山,兵符可证。”

    张山拿出兵符,敖烈接过,得以验明身份。

    敖烈问道:“张将军为何来此?陛下遣张将军北上于诸侯领地中掳掠...解救奴隶,莫非不过月余,就已有成效?”

    张山点头:“有些成效,在下领了十三万人来此,不过此中以鄂城百姓为主。”

    敖烈有些迷糊,听了半天没明白:“还请将军入内与陛下详言。”

    张山入了内里呈报一切。

    若是掳掠来奴隶倒也罢了,算不得什么,可还有百姓投效,就不一样了。

    群臣听得愣了半晌,才纷纷道:

    “什么样的君王才能得人心?”

    “什么样的君王才会有百姓不远万里前来依附?”

    “什么样的君王,才值得百姓们渡江投奔,争先恐后的携家带口的来投靠?”

    “到底是什么样的君王,才能令人心悦臣服?”

    “是陛下啊!”

    所有人不可置信的听着,觉得匪夷所思。

    子受也算明白了,张山去抢奴隶,奴隶没抢着几个,经过鄂城的时候,把鄂城百姓给抢来了。

    倒也不能说是抢,兴许就是遇着了,然后因为鄂城是多路诸侯的交战之地,百姓不堪其扰,也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索性就跟着张山溜了。

    张山携民渡江,听起来还挺牛逼。

    子受轻咳一声,他觉得这其中肯定有什么误会,道:“禀诸卿莫要妄言,朕不发工钱,致使流民暴乱,朕不仅无甚功绩,还有苛待流民的大过,怎么会有百姓投靠?这些百姓们来投,不就都成了流民吗?他们和西岐的流民又有什么区别?多半只是因为战乱,实在没地方去罢了。”

    张山声音宏亮,人群之中的贵族也听到了这些。

    他们琢磨了起来,这可是十多万人,从鄂城而来,那这得空了大半个城。

    朝歌就这么好?值得这些百姓渡江而来,特意跑来安家落户?

    贵族之中没一个将事情想明白的,这纣王他凭什么啊?凭什么能让这些人归附?

    只怕张山只是挑着好的说,多半是以抢奴隶一样的方式,从鄂城抢来的。

    这么一想,这事儿做的当真恶心。

    傅言对着身边的甘盆摇头道:“我刚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