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1章 迪拜人就是打肿脸充胖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91章 迪拜人就是打肿脸充胖子 (第2/3页)

摊牌吧,我其实无所谓,但我需要在厂办的公开场合,说服所有人相信。

    你之前说的,我都找人评估过,但是他们都没有找到类似商业模式、类似代价支出、最后却能盈利的先例,你这样搞,我很难服众啊。”迪米特里爽到飘然的时候,推心置腹地问。

    “那你找人复盘出来的历史案例,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呢?”顾鲲也入乡随俗地一边上下其手,随口问道。

    迪米特里:“我之前见过这类投资,用的是别国的退役破烂,投入产出项目比跟你的计划差不多,不过最后至少亏三四成,废航母造博物馆成本太高了,对旅游业的拉动,又稍微无力了点。”

    顾鲲一笑:“那也差距不是很大么。你应该理解,文旅观光业,最初那个吸引游客的引子,基本上是个无本生意。真正花本钱的,是后续的招待日常开支。

    所以,在如何把游客引过来的问题上,这是一个边际成本递减的事儿,只要你有办法把你的宣传植入到全世界人民的心中,那些物质的固定成本都是可以摊薄的。

    因此,这里面能不能盈利的关键,不是固定成本有多高,而是你的传媒宣传手段,能够把你的噱头传播得多广。目前东亚、东南亚范围内一家航母主题公园和航母博物馆都没有,我抢到了第一,以华夏游客的民族注意自豪感,以及华夏游客逐年提升的消费财力,吸引到百万级的出境游游客都不是没有可能。”

    顾鲲说到这里,切里雪夫和迪米特里都觉得他的原理没问题,可他们想不通,顾鲲所谓的“传媒的噱头触达率”如何提升,曾经别人为什么做不好。

    切里雪夫察言观色,便帮老朋友问了这个问题。

    “很好的问题。”顾鲲指点江山地说,“不知道两位,对于去年年底开始,在大洋国逐步走向公众的‘互联网’这个新产物,有什么认识?你们听说过那玩意儿么?”

    “没……没有听说过。”

    “那也没关系,我大致给你们介绍一下。”

    说着,顾鲲就大致介绍了一遍互联网是什么,具体过程就不赘述了,反正都是些科普扫盲的资料。

    迪米特里抬手制止:“你说再多我也消化不了,你就说这个互联网会对传媒效率有多大影响呢?”

    顾鲲纵横捭阖地一挥手,斩钉截铁地说:“很简单,你们就这么想好了,任何新的传媒媒介的出现,对于现有的信息传递,都是一次集中增幅,同时,也会加剧‘内容和感官产品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

    在没有报纸的时代,每个古代青楼里的二流文人写的即兴诗词,都能得到当地艺伎的传唱追捧。可是有了大众出版业之后,只有名作家能活得下来。没有音像出版业之前,那些二流歌手乐队也有活路,有了音像出版业之后,那些人的生存空间就被挤占了。

    互联网,不过是这种集中趋势的再升级,对于任何提供美和视听感官享受的服务提供者来说,在前一个时代,第一名比第二名做得好5%,他可能之比第二名多赚一倍的钱。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我敢说,大趋势就是哪怕第一名做得之比第二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