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彼此差距 (第3/3页)
的样子,诸葛瑾又有些舍不得。
诸葛瑾心思百转,见马良神态从容似乎已然有所决断,遂问:“季常可是要?”
马良露出礼貌性的笑容不做正面对话,转移话题说:“武当兵主庙内也多有贤良讲学,陈公赐字,乃道理二字,立意高远非凡夫能解。据弟所知,其内有理科、兵科、律科、工科、农科、史科、及德科。”
诸葛瑾皱眉:“无有经科?”
“陈公认为六经皆史,六经学问分隶于史科、德科。”
马良说着笑容苦涩:“虞世方身在孝期,兼任兵庙主祭,今岁夏祭也将在兵庙举行。道理书院若建成,应会交由虞世方监管。”
一份千年基业,田信就这么交给虞世方代管……这种慷慨信任,对士人来说是致命的吸引力。
恢复教育已经是汉帝国的主流认知,谁掌握教育,哪怕在野三十年,也能一夜之间担任朝廷丞相。
原因无他,门人弟子遍布朝野是也。
中枢要职要争抢,地方教育资源也要争抢。
诸葛瑾也笑容苦涩,已然理解马良的心绪。
更多的苦涩来自江东,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里已经在为将来的教育做布局、规划,江东的君主、同僚们又在想什么?干什么?
如果马良无法竞争尚书令,那就退一步回鹿门山,或在江都筹建太学,为今后做长远打算。
回鹿门山,是跟庞家抢基业,再好的交情也会破裂;留在江都筹备太学,这是给大汉朝廷出工出力,虽有收益,却难传承百年。
而他退一步需要辛苦努力奋斗的事业,虞世方留在武当为虞翻守孝时,田信随手就转了过去。
资历、眼界到了马良这个地步,自然明白出去自己创办一个书院意味着什么。
可如今天下动乱未定,你占多少荒山都没人管……可师生从哪里去找?
鹿门山自有传承和招牌,不缺师生;道理书院几乎是草创,讲师来自军吏阶层,学员来自军中举荐的优秀军士,还有军吏子弟,后期还会扩大到军士子弟。
哪怕道理学院再烂,也是有人讲授学问的地方,有源源不绝的学生涌入,也有源源不绝的学生涌出。
一代代学生里,总有几个奇才会留任,提高学院的效率。
这两个学院几乎将周围师生资源搜刮一空,现在除了举办太学还能网罗讲师、学生外,再其他的人……很难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