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六章 不同轨 (第2/3页)
大魏可以躲在宫里做甩手掌柜,可三省六部的重臣们不能真的就这么干等着。
谁都不甘心引颈就戮,也不愿放弃现在的身份地位。
乱世浮沉几十年、家族几代人、十几代人攒下的基业、社会地位,哪能说放弃就放弃?
走在路上被平民不屑瞥一眼都值得拼命、杀人的时代……若非情非得已,谁又愿意宣扬、谋求什么‘以和为贵’?
如何更好为未来的决战做准备,是绝大多数重臣谋求的共同目标。
于是大魏重臣们再一次提倡铸造、流通五铢钱,以振兴经济的方式增加国力、可动员力量。
神宗皇帝时期就短暂的推行过五铢钱,因为各种原因又不得不放弃,继续以布帛、谷物为货币。
帛谷做货币,是战争时期一种不得已的办法,是战时经济的一部分。
可汉军也处于战时,为什么能顺利推广五铢钱?
大概是汉军腹心区域内的吏民对战争长远的未来抱有很大的希望、信心……最重要的是对方治下始终维持着经济贸易,各种商业行为的日益活跃,助长了对钱币的需求。
各种贸易活动里,蜀锦又是硬通货,江东、大魏都在以各种渠道购买。真的是应了那句话,神宗皇帝花钱买的每一匹蜀锦,都变成了汉军的坚韧盔甲、锋利兵器。
不管汉成祖、诸葛亮还是田信,都在努力保护治下的商业,打击豪强垄断,让利于民,刺激民间的生产积极性、经商积极性。
远近山民都来投奔,达到了人聚、财聚的综合目的。
为了保护脆弱、日益壮大的商业、手工业,和治下百信的生活水准;汉军几次决战获胜却不得不退军,原因就是征多少粮,就打多少钱粮预算的仗。
从不会因为战争的进度做杀鸡取卵的事情,甚至为了帮助中原兖豫二州的逃难士民迁移南阳,北伐汉军倾尽储备军粮,带着兖豫士民完整撤回南阳。
结果是很显著的,南阳人口聚集,逃难百姓缓过气后就成了汉军、北府国力的一部分。
与此相对,大魏这些年是怎么过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