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修书 (第2/3页)
眼笑,连忙热情的放这个新来的七品编修进来,并且让看管藏书楼的人把书库打开,还给王静辉送上一盏热茶。这当中王静辉少不了给他们一些茶钱,但现在他也是不大不小的一个富家翁,这点儿钱财对于他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能得到这些方便,他感觉很值得。
再次来到浩如烟海的藏书楼,王静辉已经不像第一次那样看书不讲分类了,他也想“书阁下,白首《太玄经》”,但自己的精力实在是有限,需要他做的事情很多,所以昨天晚上他便制定了一个在校正医书局近期工作纲要。
这个工作纲要是王静辉根据校正医书局在历史上出版的中医经典理论典籍,他着重于《素问》、《伤寒论》、《脉经》、《金匮要略》等书的修订编纂。《素问》、《伤寒论》、《脉经》这三本书他早在去年平民医馆中就给写出来了,基本上是后世的原作,也就是校正医书局工作几十年最终的成果,但他可不想就这么拿出来,他需要再次参考校正医书局藏书楼中藏书来对这些书进行修订。
这可是个细致活儿,好在王静辉有过目不忘的本事,看过的书就不用再次翻看查询了,他让藏书楼的管事找来一个矮几,把鹅毛笔、墨水和纸张摆在上面后就伏案写个不停,间或站起身来游走于藏书之中来查询一些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一个上午恍然而过,书案上写满字的稿纸也是摆放的到处都是。
正在他伏案疾书的时候,昨天给他领路的孙兆和一个同他一样的年轻人来到藏书楼王静辉所在的地方。孙兆从地上拣起一张散落在地上的稿纸,看过之后脸上满是惊奇之色,又把手中的稿纸递给旁边的年轻人要他也看看,两人都看过后都是很惊讶。
原来这个和孙兆一起来的年轻人便是他的哥哥孙奇,都是这校正医书局的编修,他们路过藏书楼的时候,听到管事说起昨天刚到这里的王编修从天一亮便进了藏书楼到现在快吃午饭了还没有出来,感到十分奇怪,因为王静辉不过是这里的新人,况且由于他是保荐过来的,所以对其用不用每天来这里“上班”是非常宽松的,基本上也就是个闲职。他们兄弟两人也想看看这个外界盛传是神医华陀的“第N代”弟子的王静辉在藏书楼中到底干些什么,所以便一起进了藏书楼。
孙兆和孙奇都是现在的奉药御中丞孙用和的儿子,家学渊源,兄弟二人对《素问》、《伤寒论》非常精通,最近也是打算修订这两本书,但他们从地上拣起的那张稿纸正是王静辉对《素问》一书中的几个需要验证的疑点,这怎能让他们不惊奇?其实在校正医书局中各位来自不同地方的名医在其中工作是十分随意的,一方面是因为校正医书局是在去年才有宰相韩琦上书英宗皇帝成立的,现在还只是将皇家收藏的医书刚刚归类整理,还没有到对其进行有组织的校对编纂;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名医都有自己专攻的方向,所以来到这个校正医书局也是各自为战。
《素问》与《灵枢》合称《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医学典籍。两千年多来,一直指导着中医学的发展。直到二十一世纪,《内经》仍列“四大经典”之首,为学习中医者的必读之书,也是世界各国研究我国古代文明史、医学史的重要著作。《素问》是《黄帝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是中医基本理论的渊薮,也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素问》的历史王静辉当然了解的清清楚楚,这本医学典籍在中医中的地位实在是高,所以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重新整理编纂《素问》。
在校正医书局,虽然各位名医研究方向不尽相同,但对于这么一部中医奠基性的著作,都是非常精通的,据王静辉所了解的那几位校正医书局的名医如高保衡和林亿都是此道高手。他修订《素问》除了能够得到这么多高手的指点,也有利于他在校正医书局立足。
孙兆和孙奇两兄弟平时也对《素问》颇为自负,但当他们看到这张稿纸后便对王静辉有点肃然起敬的感觉了,因为这张纸上所记录的问题都是直指《素问》的要害,都是他们也为之疑惑的地方,看着矮几上还散乱的放着几十页稿纸,王静辉并没有意识到身边站着两个大活人,还在矮几上用鹅毛笔奋笔疾书呢!对此兄弟两人也是佩服不已:有此等治学之心,能够在《素问》这种医学典籍上有所造诣也不足为奇了。
孙兆站在王静辉旁边拍了拍王静辉的肩膀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