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没有回答 (第2/3页)
的手中。
五月,其他人田里的庄稼还是青黄一片,旱得打蔫儿,王端的庄园里却是一片盎然绿意——显然等到六月的时候,这里会像往年一样一片金黄。
这样傲人的成绩很快引来了京中的注意,王端则很快将柏农安的治旱新策,连同几株即将长成的水稻一同送进了京里。
于是朝野震动,户部尤其如此,当时打压农官的几个侍郎亦被迅速追责。
经此一役,陈翊琮直接给农工二院开了面授机宜的特权——如有必要,农院与工院官员可以让自己的奏疏不经内阁、司礼监的整理,直接呈到御前。
陈翊琮的锐意决断再次让所有人感受到了他当年在专司科举上的决心。
尽管这一年人们错过了当年的一熟,但五月末,官民一道搞起了农忙双抢,至少保住了这年秋后的收成。
王端也因此名声大噪。
等民间开始传送起这件传奇的始末,众人才惊讶地发现,这个在平京和徽州之间拥有百亩良田、且力挽狂澜保住了今年秋收的王端,不就是当年那个作奸犯科的镇南侯府二公子么?
于是人们兴致勃勃地往前追溯,才意识到,一切的变化似乎是从当年百花涯的兰字号开始的。
就这样,来找柏灵的人越来越多。柏灵会按照预约的顺序,亲自见一见这些被带到兰字号里的少年,但并非每个人都有和她约定之后长谈的机会。按照柏灵的说法,她时间有限,只能把机会留给那些期望改变发生的人。
至于说那些被强扭着带到兰字号的少年,尽管有些着实需要帮助,但她也确实没有精力了。
不过这件事有趣的地方在于,并不是每次咨询的结果都像王端那么好——譬如在升明六年,就曾有一位封疆大吏的公子在经过了半年的咨询之后,决定去西南一带经商。
这个结果比他先前的作为更让家人觉得蒙羞,他一封奏疏呈上宫廷,狠狠参了兰字号一本,说这花窑不好好做自家该做的事情,反而劝人走上邪道。
陈翊琮一笑置之。
柏灵这样生机勃勃地活在兰字号里,本身就让他感到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