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一场误会 (第2/3页)
道返京的,还有十几道北境同僚的评议折子。
这些评议折子将和他自己的述职文书一起被呈到御前,供皇帝过目。
而之后皇上会如何评价他在北境这五年的功过,很大程度上会受这十几封评议折子影响。
曹大人目前最看重的就是常胜和申集川两位武将的评议——他一早就看出来,圣上极信赖这两位将军,而升明四年皇帝北巡的种种表现,更加印证了他的观点。
大周文臣地位一向略高于武将,但曹大人全然不顾这些了,对申集川和常胜的任何需求,他一向竭尽全力满足。
涿州的春夏时分的城防布置原本是由他主理,但他事事都要在私下呈给申集川过目,几乎是主动将自己放为申老将军的下官。
申集川和常胜都乐得如此,大部分时候两人都直接把曹大人递来的活自己干了,相比于鄢州和抚州还要按规矩来回扯皮的做法,反而在涿州的布置是最顺畅的——这也要多亏曹大人是个甩手掌柜。
晚饭后,李一如和柏灵被分开询问,分别前,李一如才恍然意识到,这一路过来,自己似乎都没有和柏灵对过口供,然而柏灵只是摇头,“全部都实话实说。”
“什么?”李一如怔了一下,“那……那我们在徽州发现的矿井之事……”
“没关系的,”柏灵轻声道,“这位曹大人升职在望,就算知道了也不会给自己找事。只要我们的口供都能对得上,他应该不会为难我们。”
李一如将信将疑地听从了柏灵的建议。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晚的口供录制几乎称得上是敷衍,之所以要分开审问,只不过是因为这是衙门里历来的规矩。
柏灵心中困惑极了,灭门之案在任何朝代都是大案,更何况死者还是前越州知府,如今“疑犯”被捕,官府收集口供时如论如何也不该是这个态度。
但她也不好向眼前人多问。
看得出来,这些衙役对于取口供这件事并不怎么上心,但又不能随便写写,所以同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