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亲选合意才 百士赴郡县 (第2/3页)
时间流逝,三份考卷相继发下。
四百余考生,年纪小者二十来岁,年纪大者四五十岁,或殚精竭虑,字字斟酌;或下笔如飞,不假思索。偌大的考棚里,不闻半点人声,只偶尔有人咳嗽一声,但很快就重归安静。
考试期间,不止考生不许出棚,考官也不许出去。
头天还好,到了第二天,宋翩实在是闲得无聊,拈起一份多余备用的试卷,亦作答卷。
莘迩瞧到,便踱步至他身后,看他作答。
考题是阴师等编定的,尽管早在考前,宋翩就呈给莘迩看了,但因为他对这次文考压根不上心,纯然是赶鸭子上架,才当了个副考官,故此他还没有细看考题。这时提笔答题,他本来以为凭自己的才华,必应当是下笔如有神,却提笔一答,才发现,莫说后头的算学等考试内容,就是前头的四书五经这块儿的考试内容,他竟也有许多不知。
莘迩看了会儿,见他答过的试卷上,东空儿一块、西空儿一块,十道题中,得有三四道他都不知答案是何,不觉失笑。
宋翩乃才发觉莘迩在自己身后,赶紧把试卷掩住,尴尬说道:“近年多读老、释,少涉名教,却是、却是,哎呀,有些生疏了。”
莘迩笑道:“老宋,这份试卷可不能外露啊。”顿了一顿,扫视了棚中的考生,说道,“要被下边考生知道,你一个副主考官居然还不如他们,老宋,恐将斯文委地矣!”
宋翩尴尬至极,说道:“是,是。”
旁边近处有两个考官听到了莘迩、宋翩的对话,相顾窃笑。
莘迩有感而发,说道:“近代以来,士人多好老、释,佛道之言,自有可取之处,然今中原未复,正壮士奋起之时,清静无为,却非治国之道。故是此回文考,风行海内的老、释之论,我一概不考!望能以此,略微地扭转时弊!”拿走宋翩的答卷,叠好放入怀中,点了下底下算学、兵学、律学的那份副卷,笑道,“老宋,接着答。”
……
宋翩抓耳挠腮的苦恼,有的考生能够体会,有的考生体会不到。
两天的考试结束,四百余考生出考棚;考官们不能走,留下来阅卷、评等。
经过三天紧张的阅卷、评等,前百名考生的名单定出,宋翩将之呈给莘迩。
莘迩也阅了三天的卷,他主要阅的是时论卷。
拿到名单,莘迩从上到下看了一遍,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开榜吧!”
……
这天一早,十余两府吏员,把三张长数尺、宽也数尺的黄榜贴到了两府门外的都亭中。
公布录取考生榜单的日子是早就定下的,贴榜之时,早就围聚了成群的考生。
榜单刚一贴好,考生们就蜂拥而上,紧张地从上边寻找自己的名字。
三张黄榜,一张人名最少,一张较多,一张最多。
最多的那张黄榜上,列了名字近八十个;此近八十人是乙等。较多的那张榜单上,列了名字二十个;此二十人是甲等。最少的那张榜单上,只有三个名字,此三人是特等。
考生们当然都是先看第一张录为特等的榜单。
……
第一个人名入眼,两个年轻的士人登时欢呼,齐齐扭脸,看向他俩旁边的一人,下揖恭喜,说道:“就知道成君必能为此考魁首,果不其然!恭喜君、恭喜君!”
被恭喜那人衣衫简陋,个头不高,黑黄肤色,蓄了个八字须,却便就是西平县的那位姓成的贫士,叫成廉。
周围考生闻得那两个士人的此言,有那机灵的,已经挤过来和他寒暄,不过大部分的考生只是投来羡慕的一眼之后,就继续在榜单上找寻自己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