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39章 反贼,佞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39章 反贼,佞臣。 (第2/3页)

    一反贼,一佞臣!洪‘洞’县里无好人。

    张九龄在心里作出了评价。反贼当然是安禄山,佞臣的标签被贴到李怀唐身上。

    在李隆基的故意护短下,争执告一段落。

    话到正题。

    张九龄此来的目的是再次请示开挖华山金矿以实国库。

    “朕意已绝。此事休要再提!”

    李隆基无名火起。

    老张他是真傻还是假糊涂?断了俺的龙脉,意‘欲’何为?

    李隆基的目光在张九龄与太子之间游移,最后定格在太子身上。

    “太子以为如何?”

    李瑛鲜有机会参政,不知就里,还以为是父皇对他的考究,稍作思考,小心翼翼‘交’出答卷:“儿臣觉得张‘侍’郎所言有理,如今战争偏多,库房不足……”

    “够了。”李隆基冷冷打断李瑛。

    果然是良心大大地坏!竟然以财‘诱’企图绝朕运气好夺位。沧海横流,日久见人心,幸亏朝中不乏李林甫这样的忠臣,使朕清醒,否则真要上了你们的恶当!

    再联想起张九龄对太子的毕恭毕敬态度,还有之前一再阻止他废黜太子的举动,厌恶之情悄然爬上了他的心头。

    “华山之事暂且搁置,不必再议。”

    “可是……”张九龄忧心忡忡,不甘就此放弃。

    盛唐的形势,越了解越惊心。整个国家并非缺乏财富,但是,每年社会所创造出的财富大部份都集中在贵族豪强手上,他们之中绝大部分无须纳税,或者偷漏税严重,真正纳税的的劳动者穷甚一日,库房税源有枯竭迹象,而国家边戎所耗巨大,再加上皇室奢靡无度的‘花’费,迟早一天会出问题。张九龄的想法无非是未雨绸缪,广开财路而已,却不知何解,竟为皇帝所恶。

    同样,旁观者李怀唐与安禄山都云里雾里,猜不透上演哪出。

    “朕意已决,张卿告退吧。”

    李隆基不由分说,斥退了张九龄。

    殿内的气氛有点紧张,太子满头大汉,噤若寒蝉。

    李隆基冷冷地瞥了眼李瑛,忽然说到李怀唐身上:“渤海大捷,膘骑大将军功高至伟,本该隆重嘉奖一番,然而形势突变,时不我待。此次朕紧急请大将军回来,主要有两事。”

    肯定没好事。

    李怀唐心里嘀咕。

    果然,不出所料。

    “其一是大食国,他们派来了密使,表示愿意与我大唐结为秦晋之好,平分西域河中之地。天下尽晓,宁远臣服我大唐,膘骑大将军更是忠心耿耿,朕岂能如他们所愿?嗯,这个,大食人的国书李卿不妨先过目,有所准备早作打算。”

    高力士将一份地图,与一份国书递到李怀唐的手里。

    关于大食派来使者,李怀唐此前略有所闻,并不太在意,听李隆基这么一说,大食人竟是在搞远‘交’近攻的把戏,似乎还被李隆基当作了敲诈威胁的工具。

    李怀唐先看地图,不禁皱眉。

    地图显示的是宁远与河中山川地势,一条泾渭分明的界线一分为二,其东标明为大唐的属地,包括两座盛产铜金矿矿山,西面则属于大食国。联合大唐瓜分宁远之意跃然于此份地图上,而且大食人拿捏得很准,大唐缺铜,将铜产地划归大唐,极具‘诱’‘惑’力。

    看来,大食人的威胁迫在眉睫,当然,大食人肯定没奢望大唐出兵夹击,能使其保持中立就算达到目的。

    国书上表达了相同的意愿,除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