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2/3页)
命令。屈突通发现,他手下的士兵虽然对自己很是佩服,但是,跟着自己混吃不饱饭,更没前途,打得好朝廷没赏,打得不好要受重罚。我们对您很尊重,但前程比迁就不知道要重要多少倍。我们不能迁就了,我们受够了。但是,在屈突通无助的时刻,士兵还是帮助他完成了最后一次排列,他们要听听李渊的人怎么说。
刘文静的确派人来了,但比起李渊,此人与屈突通关系更加密切。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屈突通的儿子屈突寿。屈突通见到自己儿子为逆贼说话,想要招自己投降,激动地骂道:“你个逆贼,来做什么?之前我跟你是父子,现在我们是仇人!”屈突通的喊话是发自内心的,因为接下来一个动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屈突通让手下朝自己儿子一阵狂射,好在手下并非脑残,相比于手刃逆贼,他们更愿意手软留情。毕竟屈突寿是李渊的人了,伤了他自己没个好下场;同时,他又是屈突通的儿子,将军嘴上这么说,心里肯定不愿意儿子死。于是,我们看到众人射了百八十支箭,箭箭偏离靶子中心,准度比(查一下两届奥运会射偏的神人)还要差上百分之八十。一阵狂射之后,李渊的人完好地站在那里,站在屈突寿身边的桑显和说话了:“现在京城已经陷落了,大家都是关中人,去东边干什么?”
我们不想去东边,只是屈突大人对我们如此好,不好意思不跟随他。现在的情况是:跑不掉,要么奋战白白死去,要么投降好好活着。活着就是希望,对大隋这样一个恶心的政府,我们也伤透了心,降了,大家都好。现在,我们累了,倦了,不想打了,想回家,真的想回家。基于这样的思想,屈突通手下的士兵纷纷放下兵器投降了。屈突通看到这种情景,心中的信念瞬间被一种无名的力量击垮:罢了,罢了,没有那个必要,大势已去,大势已去!
事情已经无法挽留,屈突通下马,面向东南(扬州,杨广在那儿)拜了三下,失声痛哭道:“臣力屈至此,非敢负国,天地神明,实所共鉴!”言毕,被李渊军人执送至长安。
李渊是个好人,在屈突通被擒之后,他给人封官儿的好习惯也从未被改变。屈突通被封为兵部尚书,同时安排到了秦公李世民(老爹是丞相,现在还没到称秦王的份儿上)手下当元帅府长史。被收编的士兵,你们可以休息了!被招降的士兵长舒一口气,但是,这个你们,不包括屈突通。屈突通还有别的任务,此任务关系重大,如果成功,李渊走向大业便会少去很大的障碍。李渊对屈突通说,尧君素还没投降,你们是同事,说话比较方便。嗯?让我去劝老尧投降?得了吧,这活儿不是人干的。
屈突通发此感慨是有缘由的,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个尧君素:他不是人,是神。哪个朝廷能得到这样一个将军,便不必担心他会背叛自己,因为在他的心中,背叛意味着人格的丧失,而人格是人活于世的唯一通行证。因为他治军严格,所以他的手下没有敢背叛他的,他绝不背叛朝廷,所以他带领的军队从来都让敌军伤透脑筋。他善于治军,尽忠职守,我们把它称之为愚忠,但是,每一个愚忠的人,都是可爱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