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1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1章 (第2/3页)

要干什么?

    报功、分钱、撮一顿。

    事实上,几乎所有人都这么干,唯独房玄龄不一样。他进了州县第一件要干的事儿就是收纳那些有才能的贤人,收纳进来,就不惜重金,不吝美言,努力搞好关系,让他们为李世民尽全力工作。李世民是秦王,皇帝的儿子,对待房玄龄的态度让房玄龄死心塌地地跟定了他。

    房玄龄本人也是有治国的才能的,那个时候,他官位不像之后那么高,却做着运筹帷幄的大事。当时不知是谁给李渊出的点子,李世民手下那帮能人全都被安排到了外地工作,李世民觉得很窝火。房玄龄就对李世民说:“其他人倒没什么,可是这个杜如晦,殿下一定要留下,没有他不成大事啊。”李世民不知道这个杜如晦究竟有何等才能,房玄龄就说,当初如晦跟我一起跟随您去打仗,如晦运筹帷幄,剖决如流,基本上那些繁杂的事物都是他下的决定。

    李世民脑袋嗡地一下,是啊,那些军事和政务决策都那么合情合理,正想问问是谁弄的呢!“要不是你提醒,我还真失去这么一个人才啊!”李世民对房玄龄的举贤表示惶恐级的感谢。在筹办文学馆方面,房玄龄提出了很多建议。冒着东宫某同志的压力,李世民费了老半天劲儿才建起来一座非常豪华的文学馆。当然,是阵容豪华,而不是建筑豪华。

    文学馆成员名单如下:

    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李玄道、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苏勖、于志宇、苏世长、薛收、李守素、陆德明、孔颖达、盖文达、许敬宗。

    上面只是一小部分,还有阎立本等有特殊才能的人,更有李靖等征战在外的棋子。李世民是如何对待这些人的呢?他把这些人分为三组,每组坐镇文学馆一天,每天供应山珍海味。李世民膜拜老爹、处理军务之余,就颠颠儿跑到文学馆来凑热闹。今天谈东周列国,明天谈依法治国,后天就谈天下大事,平民生死。李世民能侃,经常出现谈到凌晨的情况。要知道,那个时候没有电灯泡,没有电脑,吃晚饭没啥事儿,最解烦的还还不就是坐一起聊天吗!李世民一去,这伙人就从下午六点谈到凌晨,那些文学馆的人每三天才上一次班,对谈到深夜没啥感觉,乐此不疲。可是,李世民不一样,李世民有时候第二天需要上朝,一点谈完,三四点就得爬起来往老爹的朝堂跑。

    这就是李世民的文学馆。

    吃得好,待遇好,地位高,在当时士人眼里,凡是能进入文学馆工作,都被称作是“登瀛洲”。瀛洲,神山,仙境。

    于是,大家伙儿对进秦王文学馆工作趋之若鹜(用错了),以排队抢面试的热情投入到了追随秦王李世民的队伍当中。

    这一幕,让一个人看得心惊肉跳的。

    现在最郁闷的当属皇太子李建成同志了,二弟李世民跟他年龄相差十岁,一个八零后,一个九零后,年纪相差大,除了打仗没别的共同话题,而且弟弟军功明显压过自己,就连战争的事儿也都不再谈了。李建成在脸面上过不去,眼看着李世民建起了自己的幕僚府,心情十分压抑。他将自己压抑的情绪发泄在了酒席和田猎上,之前他就给老爸提意见,说二弟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