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39章 (第1/3页)
死前,嘱其弟子:“检视我尸,勿令他物所犯。六年后,若再生,当以衣裳衣我。”六年后,打开崖窟,发现其尸润泽,须发如生。十六年后,其人又死,七年后再复生。如此三回,近八十岁,貌如三十。
李世民曾召见过此人,专门询问炼形之术,周有个很好的回答:“臣所修者,匹夫之志,功不及物,利唯一身。帝王修道,一言之利,万国蒙福。得道之效,速于人臣。区区所学,非九重万乘之所修也。”意思说得很明白了。
修太阴炼形术的,多在山川旷野,因为可吸收日月精华:“朱道士曾游青城山丈人观,至龙桥,见岩下有枯骨,背石平坐,按手膝上,状如钩锁,附苔络蔓,色白如雪。云祖父已尝见,不知年代,其或炼形濯魄之士乎?”
这具枯骨显然正在修炼形术。
再看一个更具体的故事:陕西岐州人于凝,生性爱酒,往来于邠州、泾原间。一次去访老友,在庄上住了十多日,每日都喝酒,人已昏昏然。这一天,童仆提醒于凝:该回家了。于宁叫童仆先行,自己又睡了会儿,才告别主人,踏上归途。
当时,正是孟夏时节,田野中麦色青润,于凝信马而行。走了一段路,酒劲还没全散的他,见前面有“嘉木美荫”,于是想休息一下。下马后,他藉草而坐,刚坐下,就发现所乘之马,不时往南张望,并打着响鼻,像看到什么可怕的景象,所谓“鼻息恐骇,若有睹焉”。
于凝慢慢转过头去:“百步外,有枯骨如雪,箕踞于荒冢之上,五体百骸,无有不具,眼鼻皆通明,背肋玲珑,枝节可数,凝即跨马稍前,枯骨乃开口吹嘘,槁叶轻尘,纷然自出。上有乌鸢纷飞……”
于凝借着酒劲,翻身上马,欲上前细看。就在快走近时,那枯骸突然张开嘴,朝他吹了口气,一时间,枯叶灰尘弥漫开来,天空中鸦枭纷飞。于凝竟又靠近了些。就在这时候,枯骸突然从坟墓上“悚然挺立”而起。再后来,那枯骸站起身,孤独地慢慢走去。
这是一个有惊无险的故事。
主人公目击的枯骸,已完全脱去皮肉。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正在修太阴炼形之术,只是不承想被于凝打搅了。
类似的故事在江西也发生过:“洪州樵人,入西山岩石之下。藤萝甚密,中有一女冠,姿色绝世,闭目端坐,衣帔皆如新。众观之不能测,或为整其冠髻,即应手腐坏。众惧散去。复寻之,不能得。”说的是,岩石藤萝间坐着一个女道士,闭着眼,貌色美,被樵夫看到,呼之不应,上前一摸,摸哪哪腐烂。按秘籍所载,太阴炼形时,皮肉也可腐去,但五脏保持不坏,所以女道士仍有可能正在炼此术。当然,也有另一个可能:她炼形失败了。
那么炼成功了之后场面什么样子?
《酉阳杂俎》:“上都务本坊,贞元中有一家,因打墙掘地,遇一石函,发之,见物如丝满函,飞出于外。惊视之次,忽有一人起于函,被白发,长丈余,振衣而起,出门失所在。其家亦无他。前记之中多言此事,盖道门太阴炼形,日将满,人必露之。”
既然为修炼,自然是有难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