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童年时 (第2/3页)
昭即位的,便是第一股力量在发挥作用。这些人大多是赵匡胤时代就已经在朝中的老臣老将。他们手中握有实权,尤其是那些老将,在军中各有亲信。手中的实力非同一般。就算是赵德昭也不会对他们太过分!”
萧太后用她玉葱般的手指虚点了两下,接着说道:“其次便是赵德昭即位之后一手提拔上来的新人。赵德昭本身在做郡王的时候,为了防止赵光义的猜忌,从来不敢和大臣走的很近,也不敢收揽人心。所以他可用的人不多。要么就是科举选拔的人才,要么就是皇亲国戚中的年轻一代。这一股新生势力,在朝中得到了皇帝的大力支持,渐渐有抬头的趋势。但是他们有一个天然的弱点,就是资历。不要小看了资历!宋人很注重这个东西。他们就算是有皇帝的支持,一时半会想把自己的人际脉络给培养出来也不可能。所以,这一股势力,反而是影响力最小的!”
“最后一股势力,便是谢慕华了?”韩德让笑呵呵的说道。
萧太后点了点头,雪白修长的脖颈就像天鹅一般的优雅,接着说道:“谢慕华这个人很奇怪,他是文官出身,却能通过监军的职务,将大将和军队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他没有直接去把握军队,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这块料。但是他会把握那些能够把握军队的将领。通过这样的关系,把他带过的军队都牢牢的捏在手中。宋人禁军有三十多万,直接被谢慕华带过的军队不下一半,这些军队……差不多已经姓谢了!”
“在那些军中的实力派将领中,要么是倒向了谢慕华,要么是保持中立,很奇怪的是,极少有人表现的倒向皇帝这一边。这不能不说是赵德昭的失败。或许这么说并不对。因为从赵匡胤开始,皇帝对武将就是一个猜忌到极点的关系。然后就是文官。在赵德昭通过科举选拔人才的时候,谢慕华就像未卜先知似的,抢先把最有能力的一批人都抓到手里,寇准、王旦、张咏、苏易简……个个都是人才,尽管皇帝不想支持他们,可他们依然能够在官场织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而朝中的一些大臣,也对谢慕华的态度十分暧昧,例如吕端,他当初来我们大辽国出使,就是谢慕华保荐的……”
萧太后平静的说道:“这三股势力,在朝中保持了一个微妙的平衡。但是赵德昭这个人,忍不住,也怪谢慕华崛起的太快了。已经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所以,赵德昭在自己羽翼未丰的情况下,就要抢先对这位可能威胁到自己的帝位的大臣出手,打破了朝中的平衡。从我们在南朝的探子回报来看,石保庆那个案子,八成就是赵德昭自己一手造出来的。他想利用石保庆,也把石守信和石保庆父子推向谢慕华那一边,老将的态度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朝中,中立的人越来越多,坐看谢慕华和中枢之争!所以说,谢慕华要是有什么后手还没有放出来的话,赵德昭就真的危险了!”
耶律斜轸是要去南京坐镇的,闻言急忙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