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第2/3页)
赏心悦目.苏啜部的少年也很强健,身高和块头不亚于李旭者大有人在.按部族规矩,女子十三岁即可选择男人的帐篷.他们从上个夏天起已经开始向陶阔脱丝赠送礼物,围着她的战马唱歌、吹口哨.但在少女眼中,他们谁的脸上也没附离所散发出来的那种醉人光泽,坚毅、炙烈、有时还带着几分迷茫.
"叮!"铜匠把小锤扔到一边,用铁钳子夹起第二件半成品扔进了火里.连续半个时辰,他没有让眼前的少年停上一次手.而这个少年人居然硬撑了下来,虽然喘息声逐渐沉重,却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偷偷降低起锤的高度.
"你以前打过铁?"铜匠眼睛盯着火焰里的刀身,不动声色地问道.
"没!"李旭只回答了一个字.筋骨的劳累让他的心情稍微舒畅了一些,身后的重压变得略为轻松,神识的敏锐程度也跟着大大降低.根本没注意到铜匠问话时说得是汉语,本能地用同一种语言回答.
作坊里的霫族牧人谁也听不懂两个所说的汉语,他们也不在意铜匠和附离说自己民族的语言.二人一个在部落里居住了十八年,另一个刚刚为部落立下大功,无论他们有什么怪异举止,都被视作是正常的事情.况且二人都来自中原,每个牧人都能理解这种遇到自己家乡人的亲切感觉.
在一旁看李旭打铁的陶阔脱丝却听得心花怒放.铜匠跟附离说中原话,意味着二人的关系已经被拉近.照这样发展下去,一会儿附离提出拜师学艺,铜匠也不能抱怨附离抢他"衣钵"了.
‘中原人多,所以手艺被人学会了,就不值钱了.传授给了你技艺,就等于把自己的衣服和饭碗都让给了你.’李旭眼当日对"衣钵传人"的胡乱解释,深刻地印在了少女心里.
"炼过武?"铜匠第二次将刀坯扔进火中时,再度用汉语问道.
"没,正经炼过.跟,跟着庄子里的护院学过几招!"李旭拄着锤柄,气喘吁吁地回答.他虽然干惯了粗活,耐力和臂力都很惊人,到此时喘得也有些透不过气来了.
俗话说"忙晕的小锤,累死的大锤".打铁这行当最消耗体力,做师傅的抡小锤,讲究的是经验和眼力.做徒弟的抡大锤,凭的完全是臂力和耐力.如果铁匠作坊里的师傅只带一个徒弟,则这名徒弟要么是膂力超群,要么是欠了师傅的债不得不以力相还.否则,谁也不会傻到自己一个人伺候师父.
"再打一轮这把刀就可以完工,你还能坚持么?"铜匠翻动着火中的刀坯,用突厥语低声问道.
作坊中的几个霫人都坐不住了,纷纷拥上前要求替代李旭.大伙之所以几个人相约着来铜匠这里打制兵器,就是因为知道单凭一个人力量无法让一把弯刀当日完工.几个人轮流干,互相帮助,反而都有歇息的机会,弯刀的制造速度也会跟着加快.
"我,我再打完这一轮吧!一个人从头干到尾,力用得均匀,刀的韧性也好!"李旭擦了把额头上的汗,喘息着说道.这是他在村子中听人说过的经验.经同一个人手打制出来的刀具,和经几把大锤轮流打制出来的刀具质量不可同日而语.每个人的力量都不一样,会导致刀具在成型过程中受力不均匀,从而影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