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9章 (第1/3页)
12月29日,即空袭后的第3天,以色列国防部在YouTube上开辟了频道,公开许多以军空袭加沙地带的视频,宣传以军空袭哈马斯目标的精确性。视频上传后不久,YouTube因为收到部分用户投诉而将视频撤下,但是不久后又恢复。以色列军方女发言人阿维塔勒列伊博维奇说:“博客及其他新媒体是另一个战场,我们要在那里有所作为。”以军开设这一频道的目的,在于向外界解释以方对加沙地带发动军事行动的原因。
与此同时,Twitter上以色列支持者和反对者之间发生了迷你冲突,Facebook也没能幸免,《第二人生》出现了模拟巴以地形的虚拟地图和虚拟和平抗议。除此之外,黑客也不甘寂寞,一家以色列网站遭到了“DNS Team”组织的丑化,北约一家网站也一度下线。
第一场国家间网络战:爱沙尼亚大战
2007年4月27日,爱沙尼亚政府不理会俄罗斯政府的抗议,坚持把首都塔林市中心一尊两公尺高的苏军纪念碑“青铜战士”像迁往他处(苏联于1947年建立,纪念战死的战士),引发占全国人口25%的俄罗斯族人的不满。当天,首都塔林发生抗议示威和骚乱。夜幕降临,城市恢复平静,但一场更加激烈的网络战争悄然开始。黑客攻击了包括国会、政府部门、银行和媒体在内的网站,攻击规模广、力度强。这一事件在国际军事领域广受瞩目,被视为第一场国家层面的网络战争。
爱沙尼亚是人口仅140万的小国,但被认为是网络化最彻底、网络办公发展最迅猛的欧洲国家。爱沙尼亚从苏联独立出来后,大力建立基础设施,互联网构成了大部分通信干线。每天约有4成人阅读网络报,9成以上银行交易在网上进行,几乎每一个公民都有一个PKI(公共密钥基础设施)嵌入芯片的ID卡。爱沙尼亚的大选也在网上举行,选民在家中投票。大多数政府会议已实现“无纸化”,与会者通过网络审阅文件。人们投票、交税、转账几乎全部使用网络完成,连停车费一般都用手机短信息交纳。不难想象,爱沙尼亚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有多大。这场规模空前的黑客攻击重创了爱沙尼亚的互联网系统,甚至对整个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爱沙尼亚是北约成员国中第一个网络战争的牺牲品。2007年4月27日,正当拆迁苏军铜像时,第一轮网络攻击闪电而来,到5月3日形成第一波攻击高峰,政府、银行、报社、电台、电视台、公司的网站因遭大规模攻击而瘫痪。一些网站的首页被换上俄国宣传口号和伪造的道歉声明。此后,爱沙尼亚又遭受了128次网络攻击,其中36次针对政府和议会网站,35次针对警察局,另有35次针对财政部。5月9日,也就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日,普京总统发表了演讲,对爱沙尼亚政府拆除纪念碑提出批评,与此同时,第二轮网络攻击再度扑向爱沙尼亚,随后出现了俄情报部门暗中支持网络攻击的传闻。接下一周是第三轮网络攻击波,持续到5月18日。在这个高度网络化的国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