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0章 (第2/3页)

起到重要作用。里根在1989年宣称,“芯片将会摧毁极权主义”。克林顿就任总统后称,对互联网的控制是把果冻钉在墙上——白费工夫。1999年,布什说:“一旦互联网占据了中国,想象自由将会如何飞翔。”

    美国著名“非暴力革命”专家马克帕玛对“颜色革命”的定义是:“提起政变,很多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这样的画面:示威者占领议会大厦,从大厦的窗子里飘出充满硝烟味的滚滚浓烟。可是这些画面也许要永远停留在想象中了。因为,事实上,如今占领议会大厦和取得整个国家完全可以不费一枪一弹,这就是非暴力政权更迭。”美国“冷战之父”乔治凯南曾说,只能像园丁培育种子一样以温和的、顺应发展逻辑的手段为苏联内部的变化创造一个比较良好的环境。从“冷战”结束到现在,美国“和平演变”的方式也几度“升级”。在全球化的今天,跨国公司、网络技术、股票基金等都成了美国推行“颜色革命”的工具。

    美国在线透露,美国情报机构为了配合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非暴力政权更迭”策划的机构——“爱因斯坦研究所”的活动,针对年轻人利用互联网、手机的偏好,专门开发各种最新通信工具。美国兰德公司把这种战术称之为“蜂拥而至”,意指年轻人通过发送短信或互联网互相联系,蜂拥聚集在一起,听从更迭政权的命令。

    劳伦斯利弗摩尔国家实验室一直以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研究著称,他们认为随着互联网、手机短信的兴起,蜂拥而至的“愤怒青年”变得更为有利可图,完全可在数字空间中创造出政治*效应。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先后爆发的“颜色革命”,互联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利用互联网对中国、中亚、伊朗、越南、古巴、委内瑞拉、缅甸等亚洲和拉美国家“改朝换代”,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战略意图。几年前,中情局曾拿古巴做试验,以研究互联网对一个国家民众的影响力。“尽管古巴尚未向全民开放互联网,但当互联网上有人在卡斯特罗病情和‘兄弟接班’问题上大做文章之后,古巴政府很快发现民众人心浮动。”古巴安全机构事后分析得出结论,在那段时间里,经常在网上发表“敏感文章”的人背景“不简单”,他们受雇于美国情报机构,专门在网上张贴攻击古巴体制的文章和有关领导人情况的假消息。

    近年来,随着社交网络出现,互联网在俄罗斯、中亚、中国、埃及、伊朗、白俄罗斯、缅甸等国家和地区,正成为组织和动员抗议者的重要力量。极端组织和民族分裂组织把论坛、博客、维基百科、视频分享网站等作为教室,把Twitter、Facebook、YouTube作为活动的指挥中心。例如,乌克兰年轻的政治活动分子利用Facebook组织大规模抗议*。

    近年来,不少发生政治动荡的国家,都不约而同地指责来自敌对势力的网络威胁,认为这是造成动荡局势的重要根源。2008年以来,互联网在一系列大型和突发政治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摩尔多瓦议会选举引发的政权更迭,到伊朗大选后抗议活动引发的暴力骚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