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问鼎 (四 上) (第3/3页)
把扯住伍天锡的胳膊,大声喝道:“你刚才说什么,再说一遍?”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呗?怎么,我又用错了典故?”伍天锡甚是好学,低声向程名振请教。
“没错,你说得一点儿都没错!”程名振手扶额头,眼前一阵阵黑。他终于明白张江准备干什么了?这厮,不愧为李仲坚麾下悍将,手段也忒地毒辣!
“教头,你到底怎么了?”众人觉程名振脸色不对,一起围拢上前,关切地追问。
“咱们小声说!别乱了军心。”程名振四下看了看,低声命令。
“来人,围成圈子,十步之内警戒!”伍天锡会意,立刻命令侍卫们用身体搭起一道屏障,以供召开军议。
类似的议事方式在行军途中很常见,所以周围的弟兄们也没觉得有何奇怪。端起属于自己的那份干粮冷水,自觉地与程名振等人保持了一定距离。待确定周围没有多余的耳朵后,程名振惨然一笑,低声说道:“老窦那边恐怕有麻烦了!他习惯就粮于敌,军中平时只携带三天的粮草。”
“三天的时间不够么?况且博陵各地这样富庶,把老窦逼急了,随便找个屯子,也能征集到不少粮食吧!”伍天锡眉头紧锁,用一种试探的语气问道。虽然对窦建德没多少忠心,但作为窦家军的外围将领,他依旧不希望自家队伍吃败仗。覆巢之下难有完卵,一旦窦家军战败,洺州营很难独自得到保全。
“问题就出在这儿。博陵各地富庶,百姓手中有不少粮食!”程名振迅接过伍天锡的话头,低声解释。“大伙都见到了,沿途的各地开始屯田的时间比咱们还长,富庶程度根本不是咱们那边可比的。老窦也一定有这种印象,所以才放心大胆地向前突进。可他却忘了,沿途的村庄堡寨之所以有余粮,是博陵军没有将粮食收走,也没逼迫百姓们一道逃命。而易县那边,王大哥已经攻了大半个月城,周围的百姓即便当初没来得及逃难,现在想必也早跑没影了!”
“嘶!”听完程名振的话,众人倒吸一口冷气。为了尽可能地争取民心,窦家军沿途对百姓秋毫无犯。而博陵军仿佛也预料到了这一点,撤退时根本没有将百姓挟持在一起。可这一切都生于交战之初,到了现在,战斗已经进入最后阶段,涉及到当事双方的生死存亡。一切能打击敌人的办法都是好办法,根本没时间再计较道义。
如今,窦建德的十几万大军,对外号称二十万,浩浩荡荡开到易县城下。只要取下此城,博陵六郡就已经十事关生死,李仲坚不可能再大步后退。如果大伙所料不错的话,恐怕易县城外,就是李仲坚事先准备抗击窦建德的主战场。而在主战场上采取的手段,必将无所不用其极。
站在博陵军角度上看,既然敌众我寡,打击窦建德最有效方法,就是断其粮草供给。诚然,到了关键时刻,窦建德可以撕下脸皮来“就粮于敌”。身经百战的博陵军不会想不到这一点。所以,如果不出大伙所料的话,此刻的易县城周边百里,窦家军根本不可能再找到一粒粮食。半个月内,窦家军的所有粮草补给,都必须指望着洺州营押运的这一批。而只要三日之内,洺州营无法将粮车赶到易县城下,窦家军的将士们就要饿肚子。
手里有粮,心中才能不慌。甚至用不了三日,只要两天之内粮草不到,吃干粮喝冷水的窦家军将士必然士气大溃。根本不可能再有心思去攻城。而在易县城下拖得越久,形势对窦家军而言就越危险。坚城难下,粮草迟迟不至,敌人的援军随时都可能出现,甚至自己的后路都很难得到保证。这样的事态,窦家军甭说继续横扫河北,能够全身而退,已是奢望!
“***,老子跟他们拼了!”想到十几万大军争相逃难的惨状,雄阔海立刻坐不住了,跳将起来,拎着刀就准备出阵玩命。
伍天锡上前一步,双手紧紧抱住了他的腰,“老雄,沉住气,别乱了军心。教头在这呢?未必没有办法?”
雄阔海挣扎了两下没能挣脱,只好红着眼睛坐了下来。众将士个个都脸色煞白,眼巴巴地等着程名振拿主意。记忆当中,教头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想出奇招。教头从没辜负过大伙的信任。上次没有,这次想必也没有。
程名振被众人目光的期盼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搜肠刮肚好一会儿,才用呻吟般的声音说道:“刚才的话都是我的推测,未必做得了准。咱们就这点儿人,今夜无论如何不能动。一动,必给敌人可乘之机。如今之计,只能以不变应万变。坚持一夜,等待援军。如果援军明天能及时赶到,人数也足够多的话,未必不能扭转残局!”
整理布。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