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9章 (第1/3页)
或许有人会问:一首词中所说的一朝一夕为什么所表示的不是一天?这在我们中国的诗歌中倒并不是稀罕的例子。”
然而,郭沫若在广州诗歌座谈会上所说的话,竟是错了。这是毛泽东看了《喜读毛主席“词六首”》后告诉郭沫若的。同时毛泽东同志对《娄山关》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还作了如下的说明:1935年1月党的遵义会议以后,红军第一仗打娄山关,胜利了,企图经过川南,渡江北上,进入川西,直取成都,击灭刘湘,在川西建立根据地。但是事与愿违,遇到了川军的重重阻力。红军由娄山关一直向西,经过古蔺古宋诸县打到了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个地方,叫做“鸡鸣三省”,突然遇到了云南军队的强大阻力,无法前进。中央政治局开了一个会,立即决定循原路反攻遵义,出敌不意打回马枪,这是当年2月。在接近娄山关几十华里的地点,清晨出发,还有月亮,午后2、3时到达娄山关,一战攻克,消灭敌军一个师,此时已近黄昏了。乘胜直追。夜战遵义,又消灭敌军一个师。此役共消灭敌军两个师,重占遵义。词是后来追写的,那天走了100多华里,指挥作战,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哼同呢?南方有好多个省,冬天无雪,或多年无雪,而只下霜,长空有雁,晓月不甚寒,正像北方的深秋,云贵川诸省,就是这样。“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场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作者自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毛泽东的这段说明,对我们研究他的《娄山关》这首词是很重要的。
从1957年到1966年初,郭沫若发表了近20篇论述毛泽东诗词文章。这些文章代表了当时毛泽东诗词研究的最高水平,并有自己鲜明的特色。首先,由于郭沫若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又是毛泽东的诗友,他了解毛泽东某些诗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有关想法,因此,他的不少文章传达出了毛泽东的诗外之音。其次,郭沫若有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他对毛泽东诗词中的典故非常熟悉,他的解释常常使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第三,郭沫若的诗人气质,使他对毛泽东诗词的意境,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但是郭沫若对毛泽东诗词的研究,有时主观随意性过强,确有不切实际之处。对此,他一旦发现并认识到自己的失误,便马上公开纠正。作为一位杰出的学者,郭沫若对自己的缺陷采取了光明磊落的态度。
1965年,毛泽东还曾请胡乔木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鸟儿问答》征求过郭沫若的意见。郭沫若把修改意见写信告诉了胡乔木:“词两首,以后忙着别的事,不曾再考虑。我觉得不宜改动过多,宜争取早日发表,6月30日我去过井冈山的根据地,在那儿住了两天。井冈山主峰和远处的罗霄山脉耸立云端。同志们告诉我:那些地方有原始森林。又黄洋界老地,当年战场犹在。‘飞跃’我觉得可不改,因为是麻雀吹牛,如换为‘逃脱’,倒显得麻雀十分老实了。‘土豆烧牛肉’句,点穿了很好,改过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