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第2/3页)
开始用欧阳山的笔名发表作品。1941年,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后,在组织的安排下前往延安。
欧阳山从重庆到延安,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为了安全,他改变了身份,扮为八路军的家属。他当时的夫人草明也不能与他同行。草明带着一个1岁多的孩子,同有家属的队伍一道撤退,是先一批到延安的。欧阳山于1941年4月到达延安,当时正是阳春季节,陕北高原的广阔原野,使这位长期生活在南方的人顿开眼界,解放区的沸腾生活,使他的理想变成了现实,他满怀热情地投进新的生活与工作中去,并开始了新的创作时期。
欧阳山和毛泽东的初次见面是在1941年的夏天,那时毛泽东48岁,高高的身材,庄严平静地站在欧阳山的面前,和欧阳山握手之后,毛泽东看出了欧阳山手足无措,心情激动的窘态,就热情让欧阳山坐下,并给他倒了杯开水,像一位贤良的兄长一样,用随和的低声问欧阳山的文学经历和社会经历,问他在上海时看到的鲁迅先生的情况,问当时重庆的文学艺术活动和大家所受到的国民党的迫害。欧阳山望着毛泽东智慧深沉的眼睛和温和的微笑,看着他那披在背上打补钉的棉衣,便忘了他是一位伟大的领袖,高高兴兴地谈了起来。欧阳山从毛泽东的住地告别出来后,才觉得十分后悔,因为他光顾自己说话,没有从他那真知灼见、雄才大略里面多得一些教益。
二、三封书信
1942年春,随着延安文艺界队伍的不断扩大,文艺运动的深入发展,其内部的种种分歧,一些作家、艺术家在立场、观点、方法上存在的缺陷表露得较为明显和充分,其中最为突出的现象是出现了《野百合花》等一批讽刺、暴露革命根据地生活中缺点或阴暗面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的主要立场或其中的某些思想倾向,不仅脱离了动员、团结、鼓舞广大人民群众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时代主旋律,而且也有悖于一些文艺家奔赴延安的初衷。欧阳山感到文艺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很严重,一些来自大后方的作家、艺术家并不了解根据地人民的生活和斗争,不懂得怎样正确地开展革命文艺活动,于是欧阳山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信中除反映一些问题外,还建议,党需要制定一套明确的文艺政策,以便大家工作起来有统一的标准。他还援引了苏联共产党对文艺工作提出的一些方针政策,请中央考虑、研究。毛泽东看后,于4月9日早晨复信,信中写道:欧阳山同志:
来信收到。拟面谈一次,如同意,请于今日急临一叙,并盼与草明同志偕来。
此致
敬礼!
毛泽东
四月九日
欧阳山和草明高兴极了,他们整整衣领,扣好钮扣便于当日上午下山去杨家岭毛泽东的住地。毛泽东往的是双眼窑洞,就像套间一样,外间办公室放一张写字台、两把椅子,写字台对面是一个可坐两三个人的旧沙发。毛泽东正在批阅文件,看见欧阳山和草明进来,便请他们在沙发上坐下,然后开门见山地说,党中央准备召开一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