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2/3页)
正式班。一师是一所免费的公立学校,主要是为小学培养教师,这所学校为志在报考大学的中层以上人家的子弟所不屑,但却被家境贫寒的农村青年所期冀。辛亥革命前,一师特邀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和杨昌济来校执教,才使这所师范学校为三湘子弟所普遍看好。“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村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第一师范学校的校歌,是当时青年学生们力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而努力奋斗的战歌,也是这个学校历史悠久和人材辈出的真实写照。
毛泽东是1913年由第四师范学校并入第一师范的。他入校时,又比萧三晚了两年。可是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
在求学期间,毛泽东和萧三,蔡和森、萧子升、陈绍休、陈昌等同窗好友,常在饭后或星期日,相约结伴游息散步,他们一起研究时局,探讨人生,纵谈国家大事,毛泽东后来在延安同埃德加·斯诺谈话时回忆道:“这是一小批态度严肃的人,他们不屑于议论身边琐事。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一定要有一个目的。他们没有时间谈情说爱,他们认为时局危急,求知的需要迫切。……我的朋友和我只愿意谈论大事——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
毛泽东和他的学友们还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和体魄,每天黎明时分,即起床进行锻炼。星期天和节假日,又经常攀登一师后面的妙高峰或湘江对岸的岳麓山。遇见下雨,他们就脱掉衬衣让雨淋,说这是雨浴。烈日当空,他们也脱掉衬衣让太阳晒,说是日光浴,春风吹来的时候,他们就出去散步让风吹身并高声叫嚷,说这叫风浴。在已经下霜的日子就露天睡觉,甚至到了11月份,他们还在寒冷的河水里游泳。一批热血青年就这样在风浪屯成长。
后来,毛泽东在长沙挥毫作词,一首《沁园春》,就是他当年和朋友们共同学习、生活的真实反映,词云: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组织新民学会
1916年夏暑假结束,萧三由第一师范正式毕业。他在湘潭县城附近的一所族学——“黄氏族学”任教,一年后,又重归在一师附小执教,毛泽东是1918年才结束在第一师范学校学业的。在这期间,萧三仍与毛泽东保持着密切联系。他们经常在一起学习,商讨社会问题,遇到不明白的问题,经常向徐特立、杨昌济等老师请教。他们还去拜访来长沙的学者和革命家,以求聆听教诲。
1917年春,曾经帮助和支持过辛亥革命的日本进步人士宫崎寅藏(白浪滔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