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3/3页)
凝眸春海千潮涌,
挥笔秋原万马来。
愿共云霞争驰骋,
岂容杯酒持徘徊。
鲁阳时晚戈犹奋,
弃杖成林亦壮哉。
信通过宋一平转给胡乔木,乔木同志接到信后,立即转呈毛泽东,并附函介绍了有关情况。
信中写道:“主席:送上长篇小说《李自成》作者姚雪垠由武汉写给您的一封信。姚在信里说,这部小说他拟写成5卷,约300万字,第1卷已改写,第2卷已写成近两年,但还没有地方出版,请求您给予帮助。姚的信是宋一平同志托我转送的。宋现在哲学社会科学部工作,以前长期在武汉,所以姚把信寄给他,宋还把姚给他的两封信也给我看了。因为这两信可以帮助了解姚目前的具体困难,所以现在也一起附上,供您在需要时参阅。”这样,一位饱受磨难的老文化人、老作家的信终于到了要达到的地方。【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毛泽东收阅姚雪垠的信后,于11月2日在胡乔木转信的报告上批示到:
印发政治局各同志。我同意他写李自成小说二卷、三卷至五卷。
毛泽东
11月2日
毛泽东的批示虽然简短,但却表明了他对姚雪垠创作《李自成》的全力、坚定的支持。
在有关方面的关心和安排下,1975年12月21日,姚雪垠终于来到北京,摆脱了那些随意的干扰,可以一心一意地修改、写作书稿了。到京的第二天,他立刻投入了工作。凌晨起床,他伏在案头,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到京
快车高卧入京华,
笔砚安排即是家。
舞剑仍来残月外,
挥戈惯趁夕阳斜。
心游见阙骊龙近,
眼望珠望雪路遐。
任重只愁精力减,
扬鞭少看上林花。
“四人帮”被粉碎,文艺界迎来了新的春天。
从1977年开始,《李自成》各卷得以陆续出版问世。在十年动乱中,毛泽东保护姚雪垠并两度支持《李自成》的创作,可以说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是独一无二的,这无疑是同意并倡导作者表达的创作思想和作品的主题内容,或者说,从中看出了他1944年读《永昌演义》后提出的修改思路。遗憾的是,毛泽东十分关心的长篇小说《李自成》还没有全部出齐,他老人家就与世长辞了。然而,毛泽东对姚雪垠创作的关怀和支持却永驻人间。
二二 粗呢中山装——毛泽东与张恨水
张恨水,著名小说家。原名张心远。1895年生于江西,他在30年代所写的长篇小说《啼笑姻缘》,风靡一时,成为国内第一畅销书。40年代,他又相继写出《八十一梦》、《五子登科》等作品,影响甚大。
1945年秋,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飞抵重庆同国民党当局举行和平谈判,谈判期间,毛泽东抓紧一切时间同在渝的各界知名人士会见,向他们介绍形势并交换意尿,宣传共产党的宗旨和政策,从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爱国民主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