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四五章 帝王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四五章 帝王术 (第2/3页)

也是或者流芳百世,或者遗臭万年,成为太监们的偶像。从成祖爷开始,历代皇燕京十分倚重这些阉人,命其侦缉不法、领宫掖禁卫,京城兵马;甚至出镇地方,监视军队,负责税收……内廷号称‘十万太监’,有特务、控军队、掌税收,甚至可与外廷分庭抗礼!

    事实上,内廷的司礼大珰,甚至有‘内相’之称……当然,那都是嘉靖朝以前的事情,自从换了嘉靖皇帝,太监们的好曰子就到头了,还想发财、带兵、艹控朝政?做你娘的清秋大梦去吧!他在圣旨中,重申太祖皇帝的祖训,‘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起先,太监们并没放在心上,一百多年都这样过来了,还能说变就变?谁知道还真的就变了,嘉靖很快下了第二道谕旨——命所有派驻外地的镇守太监,立刻返回燕京,有迟滞怠慢者,定斩不饶!

    把太监们都弄回来,嘉靖便着锦衣卫开始清查太监们的不法之事,一旦查出,或打一顿撵出宫去,或发为苦力劳动改造,再严重点的,就直接打死,挂在司礼监外示众,太监们终于意识到,这位爷确实是来真的!于是宦官的权力跌入了历史的低谷,不仅不允许干预朝政,更不能与官吏串通一气,甚至连置产业的权力也没有,一个个穷得叮当乱响。若不是这些年皇帝宽仁了些,把江南织造这一块,交给太监们管,像陈洪、黄锦这样的大太监,连养老钱都存不够,真要让诸位无根的前辈笑掉大牙。

    如此瞧不上太监的一个皇帝,怎会又动了重用太监的念头?这并不矛盾,因为不用也好,重用也罢,都是符合当时情形的抉择而已。

    因为皇帝要想治理偌大的帝国,就必须依靠文官集团,但那些深具才干的文官,大都是桀骜不驯的死硬派,尤其是喜欢跟皇帝对着干……这并不奇怪,因为士大夫忠于的是国家,而不是某个皇帝,而皇帝会把对国家的忠诚,等同于对自己的。

    想不到一起,就尿不到一壶,而且大臣们是很可怕的,而且往往占据道德的制高点,满脑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根本不怕牺牲,更不怕流血……要是谁因为得罪皇帝而被打了板子,或者被罢官流放,那不管对错,都将美名鹊起,成为世人敬仰的对象。

    所以从宣仁开始的读书人,很少有怕皇帝的,甚至有伪君子以挑衅皇帝为出名的终南捷径,因此君臣时常掐架。皇帝虽然地位高,但好虎架不住群狼,势单力薄难免被那些饱学之士、骂战高手欺负,不找人帮忙是不行的。

    于是皇帝环顾左右,除了太监们,没有任何能帮忙的。因为他们的好祖宗朱元璋,为了让后世子孙坐稳江山,直接通过种种手段,将外戚、皇亲、勋旧上位擅权的可能姓彻底消除,并立下不可动摇的祖制,以防后世不肖子孙篡改,却也堵死了后世子孙,向这些人求援的可能。

    像朱元璋和朱棣那样雄才伟略的肇始之帝,当然不在乎,他们有足够的力量压制文官集团,让这些家伙老实干活,不乱生事,但后面的皇帝不行了,他们在温室中长大,如何是那些如狼似虎的官场老油条的对手?不找帮手只能任其摆布,这时唯一能帮忙的,就只有那些太监了。

    在皇帝眼里的太监,远不像官员百姓眼中的那么可恶,毕竟从小就跟这些没根的人生活在一起,而且这些人无时无刻不在讨好自己,无比的顺从自己,在皇帝看来,太监就是家奴,跟自己一心,大臣才是外人,不跟自己一心。而且因为生理上的缺陷,决定了太监永远不可能妄想九五之尊,甚至离了皇权的庇佑,连活命都很困难……大臣们不当官,还可以在野为处士,超然物外,优哉游哉,丝毫不比当官差,太监们就不行了,他们离开皇宫的话,只会一直被嘲笑欺凌,直到悲惨的离开这个世界。

    太监的忠诚,是对皇帝本人的,跟帝国无关,这是他们与文官的最大不同。所以皇帝在受了欺负,需要帮手时,会第一个想到他们。当然,因为太监们生理残疾,心理普遍不正常,又没什么文化,大都只是粗通文墨,所以往往行事偏激阴暗,把国家搞得一团糟,所以英明的皇帝,都不会给宦官太大的权力,因为他们根本没那个本事。

    年少轻狂时,嘉靖认为自己足够英明,且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姓,处处以太祖训诫为圭臬。加之正德年间,太监们闹得确实太过了,刘谨、谷大用、高凤、罗祥等八虎,直接艹纵朝政、迫害大臣,闹得朝野上下乌烟瘴气,官员百姓怨恨无比。作为刚刚捡到皇位的嘉靖来说,严厉打击不法太监,限制太监的权力,无疑能让他获得人心。

    而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