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47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947章 (第2/3页)

回国燕惠公即死。

      4.燕蟹公三十年,进攻政权已经由姜氏变为田氏的新齐国,占据林营之地。

      战国之世,燕国的大事主要有:

      1.燕文公时期任用苏秦,首倡六国合纵,为纵约长国。之后,秦国连横,秦惠王以女嫁燕太子,秦燕结盟,燕国自此反复进出于合纵。

      2.燕易王时期,齐宣王攻燕,占据燕国十城,后得苏秦斡旋,十城复归。

      3.燕王哙禅让子之,致燕长期内乱,燕国大衰。

      4.燕将秦开平定辽东,年代不可考。

      5.燕昭王任用乐毅变法,大举攻齐,下七十余城,历时六年,几灭齐国。

      6.燕惠王废黜乐毅,齐国大举反攻复国,燕国衰弱。

      7.燕武成王七年,遭齐国田单攻燕,燕失中阳之地。

      8.燕王喜之时,屡次对赵发动战事均遭大败,失地失军不可计数。

      9.燕秦结盟,太子丹在秦为人质。

      10.太子丹主谋,策划荆轲刺秦。

      11.秦军攻燕,燕代联军抗秦大败,燕王喜逃亡辽东。

      12.燕王喜杀太子丹献于秦国。

      13.燕王喜三十三年,秦攻辽东,俘获燕王喜,燕国灭亡。

      从历史的大足迹可以看出,在整个西周时代,燕国是平定散淡的,是没有大作为的。春秋之世,则曾经有过两次方向不同的变化迹象。第一次,是燕庄公时期偏离召公德政,被奉行“尊王攘夷”的齐桓公遏制,应该说,这次变化是趋于进取的,是力图靠拢潮流的。第二次,则是燕嫠公进攻新生的齐国,应该说,这是燕国面对新生地主族群取代老贵族诸侯的潮流,内心所产生的不满与躁动,是逆潮流的一次异动。

      战国之世,兴亡选择骤然尖锐化,燕国面对古老的政治传统与不变则亡的尖锐现实的夹击,表现出一种极其独特的国家秉性。其总体状态是摇摆不定的:一方面,在政治权力的矛盾冲突与邦交之道的国家较量中,依然奉行着古老的王道传统,企图以王道大德来平息激烈的利害冲突,处置重大的社会矛盾时暴露出明显的迂腐,形成一种浓烈的迂政之风;另一方面,在变革内部体制与增强国家实力的现实需求面前,则迫不得已地实行有限变法,稍见功效便浅尝辄止。这种摇摆不定的状态,造成了极为混乱的自相摧残。王道迂政带来严重的兵变内乱,变法所积累的国家实力轻而易举地被冲击得荡然无存;变法势力因不能与迂政传统融合,随即纷纷离开燕国,短暂的变法迅速地消于无形,一切又都回到了老路上去。于是,国家屡屡陷入震颤瘫痪,国家灾难接踵而来。司马迁的说法是:“燕迫蛮貉,内措齐晋,崎岖强国之间最为弱小,几灭者数矣!”

      战国时期,最能表现燕国王道迂政的是四大基本事件:

      其一,反复无常的邦交之道。

      其二,搅乱天下的禅让事件。

      其三,强兵复仇而一朝瓦解的破齐事件。

      其四,长期挑衅强邻的对赵消耗战。

      先说邦交之迂。

      秦国变法后,骤然崛起为最强大国家,使战国格局发生了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