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第2/3页)
意思,是指刘邦项羽等人开始起义后,六国逐渐形成的新的诸侯国和诸侯王。这和项羽一贯玩印不授,不肯跟部将分享好处,其心态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总的来讲,项羽失败最大的一个方面是在于不肯分出好处,与下面的人或同盟的人同利。而刘邦则在整个过程中,非常大度,不管是在楚汉相争期间,还是汉朝建立以后,都把大块的土地分封赏出去了。在汉朝初年,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都是被刘邦封给了诸侯王。这是他得人之力而胜利的原因。
当然这么做,也是坏处,就是眼前有利了,但是未来面对这个分出去的权力分散的摊子,自己不好收拾,因为自己的权力有限。
刘邦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因为自忖自己能力不行,所以必须大度,必须重封自己的部将和同盟,以此来求得与项羽相抗衡。而项羽的不大度,项羽的玩印不授,其根本原因,除了可能在性格方面的偏狭以外,主要可能还是因为自忖自己强大,觉得自己了不起,不需要求人,所以对于部将和同盟,都傲气得很,什么好处也不给他们,对方不听自己的了,就出兵去打他们,坑灭他们——比如对于齐国。这样看来,项羽和关羽就有一比了。关羽最后在襄樊城跟曹操决斗的时候,因为自己很勇,所以就很傲,忽视同盟。不肯跟孙权结亲,骂孙权的儿子是犬子,孙权来襄助很迟,他又骂孙权是貉子,以后我要灭了你这貉子。最后关羽在曹操和孙权的联手夹击下,一溃而败了。
项羽这么傲,忽视与部将和同盟的利益相结和关系巩固,这大约跟他在前期的巨鹿大战,凭着楚国本国兵的劣势兵力,一举战败章邯的三十万大军有关。所以我们说,福和祸都是连着的,前面的福,使得他变得孤高和过于自信,于是失去盟友和援助,导致了最后的祸。
我去福州的时候,当地人告诉我们,这里的人做生意都很精明,但是没有做得大的,都是小公司小企业。因为不肯跟别人合作,怕别人分了好处去,都是自己单打独斗,于是生意虽然赚钱,但都做不大。这大约也跟项羽有一样的心理了。
下面再说说项羽的身份,项羽可以和贵族画等号吗?
有人说,项羽失败了,因为项羽是贵族;刘邦战胜了,因为刘邦是布衣。这个我也不能同意。
贵族精神不是垄断在贵族手里,而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是先秦社会的特质精神,在秦汉之际还有一定残存。这种残存,不能都集中放在项羽一个人身上,他身上分到的,和其他士人官民分到的(包括刘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样多。
过分强调项羽是贵族,刘邦是布衣,试图以此来解释当时的历史和成败,往往得不到什么帮助。比如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