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第3/3页)
样想的。
两人都认为,杨广死了,隗嚣就是个弃儿,让一切恩怨都在这里画上句号吧。于是两人马上分工,吴汉攻城,征南大将军岑彭率人上山阻断谷水灌城。
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相信来歙看到这一幕时,心里肯定特别解恨。但是,来歙可能都没想料到,就像隗嚣当初围打略阳城一样,貌似稳当的歼灭战,竟然出了个大意外。
官场有云:问题出在前三排,根子全在主席台。刘秀要将他的将领召来开会,他坐在主席台,吴汉和岑彭肯定在前三排。如果这样说的话,这场大意外根子不在主席台,问题全在前三排。根子呢,出在吴汉身上。
当初,刘秀要亲自率军征伐隗嚣,有诸多因素。其中一个主要原因,说出来都没人相信。光禄勋郭宪说,东方不稳,洛阳城离不开刘秀。可他并不知道,隗嚣狡猾强悍,前线也离不开他。如果他不上前线,他那帮将军可能就要乱套吃败仗了。
自刘秀起兵以来,将军们的意见刘秀不听,从来没吃过亏。可是如果将军们不听他的话,多数是要吃亏的。当初,邓禹建功心切,刘秀劝他别急,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结果邓禹不听,犯了冒进主义,攻打赤眉,屡战屡败。
现在,吴汉又成了第二个不听领导话吃大亏的将军。
洛阳城告急,刘秀返程前曾再三告诫大司马吴汉,说他指挥的那支部队,都是各郡临时组织的民兵,战斗力不强不说,更可怕的是这个庞大的群体,每天都要在前线啃掉不少珍贵的军粮。而前线军粮所存不多,陇山路途遥远,崎岖难走,军粮也不好运。人多不一定好办事,反倒是累赘,不如打发一部分人回家,留下精锐攻打隗嚣。这样的话,可以保证战争的质量。
然而,刘秀走后,吴汉把这话当成了耳边风。吴汉认为,刘秀担心西县久攻不下,军中缺粮,士兵就会逃跑,军心就会不稳。到时,西县不但拿不下,反将自己拖垮,这话在杨广活着的时候可能是成立的。可是现在,肯定不成立了。
很简单,隗嚣孤军无援,只要他一鼓作气,短时间内拿下西县肯定不存在缺粮的危机了。
吴汉很自信。可问题恰恰就坏在他太自信上。
事实上,吴汉就是想替自己争口气。可惜的是,这口气争错了。他并不知道,隗嚣尽管很烂,但还不是烂骨头,一啃就可以吃下。他攻打来歙不成功,却很成功地学到了来歙的守城精神。一天天过去了,吴汉紧攻猛攻急攻,就是拿不下他。
危机却在逼近吴汉。吴汉部队攻城不下,军粮开始紧缺,有一部分吃不饱的士兵就当了逃兵。接着,逃兵越来越多,军心浮动,严重地影响了攻城战斗力。
此时,吴汉只有寄希望于岑彭了。
事实上,岑彭也很着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要淹没西县,一两天肯定也是不行的。俗话说,好骨头要慢慢啃。啃了这么多天,也差不多了。大约估算一下,水位距离城头也就只有一丈余了。再等等,隗嚣就做水鬼了。
当初,隗嚣围攻略阳城的时候,可能也这样对自己说,再等等,来歙就成略阳城的水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