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第3/3页)
的人,才是最大的胜利者。他哭,哭十五年的青春,全做了邓太后的嫁衣裳。十五年啊,在东汉这个短命皇帝辈出的王朝里,哪有几个十五年的光阴岁月陪着别人玩?
报仇的时刻到了。
三月二十八日,刘祜派人通知造纸王蔡伦,自己去廷尉那里报到。原因是什么,人家没说,但老蔡心里清楚得很。
当年,窦太后当权时,他参与了一场阴谋,即陷害宋贵人。宋贵人,即刘祜的祖母。如果宋贵人不死,刘祜的父亲刘庆,就会从太子转为皇帝。接着,他也会顺利接班,哪会有后来的十五年做牛做马的耻辱历史。
蔡伦知道后果很严重,啥都没说,自杀了。
杀人的刀一旦抽出,就得沾够了血,才能回鞘。蔡伦只是小菜一碟,接下来小刘要放开手脚,狠吃一顿大餐。而能够有资格被端上生死饭桌的,只有邓氏家族了。
事实上,刘祜要痛下杀手,不是因为自己像孙猴子一样,被邓太后这座大山压在山底下十五年。而是这十五年来,他差点被邓太后废掉了。
邓太后准备要废刘祜的原因,主要是刘祜不学好,邪恶无比,是个祸患。
为了准备新的接班人,邓家上下到处物色人选,他们找到了两个备用胎。一个是济北王刘寿的儿子刘懿,另外一个则是河间王刘开的儿子刘翼。
两个备用胎,后一个机会很大。因为邓太后还特别吩咐,要刘翼当刘隆的继承人。刘隆,即被邓太后抱在怀里,当了八个月皇帝,却还没到三岁就夭折的可怜孩子。
那时,刘祜一听到这个消息,心都凉透了。
刘祜心里委屈得不得了,就是说不出话来。邓太后说他劣性难改,邪恶无常,其实都不是真相。真相是刘祜长大了,不听话了,捏在手里不怎么好使了,邓太后想换一个好使的上来。
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也不是刘祜不听话,而是有人告诉他,说他长大了,不要在邓太后面前当什么乖孩子了。
这帮人就是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官员,所谓的士大夫,皇权最忠诚的支持者。
曾经有一次,郎中杜根叫上另外一个同事,一道给邓太后上书。说,刘祜长大了,你不应该这样捏着他了,应该还政于皇帝,让他来处理政务。
邓太后看完奏书后,二话不说,派人把这两个不知死字怎么写的人押到金銮殿上,当场扑杀。
扑杀,是中国人最有创意的一种杀人方法。即把人装入大袋里,提起棍子打过去,一直打到你断气为止,然后就像丢垃圾一样,扔到野外去了。邓太后为了防止万一,派人去检查,看两人是不是彻底断气了,结果发现杜根眼中都长出虫了,认为必死无疑。
让人惊叹的是,杜根没死,邓太后再也没派人来查,于是他就跑掉了。为了刘祜,他差点把命搭上了。而刘祜更惨,被人拖下水去,差点被废。
所以,这十五年来,说刘祜是木偶还是轻的了。他简直是一只被拔光了毛的鸡,站在凄风冷雨中,在恐惧中颤抖,在颤抖中差点崩溃地活了过来。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却等了足足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