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购(三) (第2/3页)
有可能集中在公共交通领域,而国内进入争食的车企也多。
这些也决定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前期会相当的惨淡,也问题频出。
照正常的节奏,天悦工业都拿不到在国内生产、销售普通乘用车的资质,当然不可能奢望花费巨亿,去研发新能源乘用车的整车技术,短期目标还是集中放在他们已经在非洲开拓出一部分市场的皮卡制造生产上;下一步是往可以跟皮卡共同生产平台的中小型越野车领域发展,市场也都定位在非洲。
现在曹沫不介意个人掏腰包,花费巨资在车匠上玩票,徐滨、黄忆江就考虑是能不能兼顾新能源乘用车整车技术开发。
也就是说,哪怕车匠的投入,都是曹沫一个人掏,但也不能太任性,技术路线还是要跟天悦工业的长期发展规划相结合。
目前在跟天悦工业有关系的人里,郑潺原受聘于新海大学,在汽车动力系统方面研究极深;顾蕃看似野路子,但除了正而八经的科班出身外,在华宸工作了十年,才专门做汽车改装,对整车技术开发极为熟悉,这也是他身上最大的价值所在;黄忆江专长则在摩托车系统研究以及产品开发组织等方面。
过去近两年时间里,天悦工业为开发自己的摩托车,投入近两亿的资金,也组建、磨砺出一支能用的研发团队来。
“天悦工业拿下华宸的皮卡资产,下一步还是要尽快在皮卡平台上开发越野车,车匠有没有可能在开发燃油型中小型越野车的同时,兼顾纯电动越野车的技术积累?”曹沫收购车匠,是他任性的一面,但根本目的还是要为天悦工业的发展撑开想象的空间,能兼顾当然要尽可能兼顾。
“老顾觉得呢?”徐滨没有直接回答曹沫的问题,而是将问题抛给顾蕃。
曹沫知道徐滨心里有答案,但还是想让顾蕃在他跟钱文瀚、葛军面前多表现表现,加强他们对顾蕃的信任。
“越野车要求对环境有最大的适应性和极高的稳定性,对新技术的态度也就表现最为保守,甚至在其他乘用车上已经相当成熟的技术,通常都要过五到十年才会放到越野车上——因此,这也使得开发越野车产品的门槛,比其他乘用车要低一些,在技术方面不会存在太大的代差。不过,也因为这个原因,此时在其他乘用车型上还没有完全成熟的纯电动技术,想要直接用来开发越野车型,门槛也就变得更高——这个门槛不单是针对国内的车企,对国际车企也一样。”顾蕃说道。
曹沫摸着下巴,说道:“钱总、沈济都要介入车匠,很多事情也不能是我任着性子玩,我对技术的事情也不擅长,也就不宜过于指手划脚摁住车匠一定要做什么——就前期而言,我跟钱总、沈济会单独组建一家独立的投资公司,先出资两千万完成对车匠的收购,至于后续怎么注资,顾蕃你跟创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