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五章 爆竹声中一岁除 (下) (第2/3页)
士的功绩和本事,在南朝竟只能甘陪末座……”说着大摇其头道:“想不到啊想不到……”
此言一出,大殿中的宋朝大臣登时窃窃私语,众文武这才知道陈恪在辽国竟大名赫赫,但从来不听他提及,对其印象不禁又好了几分。可这话不应该由辽国人说出来啊!陈恪的官职比起贡献来,确实有些‘难酬其功’,但谁都知道,这是因为他与某人走得太近的缘故。此事虽然大宋君臣心知肚明,但被契丹人揭开后,就上升到了有关国体的高度。
如果陈恪的回答,不能很好的为朝廷挽回颜面,或者言语间有怨怼之言,便是‘出言不谨’、‘有辱国体’,回头就会有御史弹劾他。
关心他的人,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却见陈恪好整以暇的笑道:“我大宋规制严谨,官员升迁自有成法,下官才二十多岁,中进士不到三年,便在大庆殿中能有一席之地,已经是皇恩浩荡、骤然超擢、不胜惶恐了。”说着看看耶律大林道:“像北朝那样,中状元不到三年,就能参知政事的,在我朝断不可能。南北历史不同、文化不同、规制不同,不能一概而论的。”
他这话温文尔雅、不卑不亢,反击也很犀利,宋朝人都松了口气。
那耶律大林却笑容更盛道:“我大辽对于真正的人才,向来不吝超擢,哪怕他资历尚浅,也要放到重要的位置上磨练,以使他早担国家大任,断不会让明珠暗投的。”顿一下,语带嘲讽的望着陈恪道:“让一位状元郎,去判武学院,怕只有南朝这种‘人才过剩’的地方,才能干的出来吧。”
宋朝君臣又一次窘了,便听陈恪淡淡道:“是我自己坚持要去武学院的,朝廷能答应,便是对年青官员的厚爱和栽培。再说状元也只是说明某次考得好,与能力无关,贵国的那位状元郎,不是最好的例子么?”张孝杰连番躺着中枪,在千里之外连打了两个喷嚏。
“嘿嘿。”耶律大林笑道:“学士说得好听,但南朝文尊武卑异常严重,据说十几年前曾经设立武学院,但后来因为招不起生来,九十天就关门歇业,不知道学士这次能坚持几天?”
“我已经坚持一百天了。”陈恪微笑道:“况且我朝不存在什么文尊武卑,而是偃武修文,倒让北朝误解了。”
“偃武修文的话,还办什么武学?”耶律大林嘲讽笑道。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陈恪不卑不亢道:“恶邻在侧,我大宋安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学士说的‘恶邻’,是指我们大辽?”耶律大林冷笑道。
“我说的是党项。”陈恪淡淡笑道:“我听说契丹人最是信守承诺,如果能严守盟约,自然是友好睦邻了。”
大殿中的众人都看出来了,这耶律大林实在不是陈恪的对手。陈恪看似一直水来土掩、防御为主,却让耶律大林拳拳打在空处,回合一多,契丹人的挑衅就成了癞皮狗似的纠缠,恶行自现,而陈恪自身却不会被贴上好斗的标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