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3/3页)
妹妹房中,晚间邀约亲朋好友,举办婚宴,拜堂成亲。王大户听说此事,大为不悦,但又害怕如不举办婚礼,儿子会因抢亲之罪受到惩处,于是只好同意。
周文宾与苏州才女王小姐同处一室后就露出了真面目,并且把计划说与了王小姐。第二天一早,王小姐说男女授受不亲,自己无脸见人,闹着要上吊自尽。王大户夫妇急忙跑来,左劝右劝都不听。此时绸缎布店、木器行、小百货等陆续送来嫁妆。家里正在忙乱不堪、尴尬万分的时候,大才子文征明前来凑热闹,假意欲与王大户做书画生意。由于文征明与王小姐母亲沾点亲,王大户遂把家中丑事谈了一二。文征明听后哈哈大笑,说不如假戏真做,以错就错,将小姐嫁给周文宾,两家门当户对,佳人配才子,是上上婚姻。王小姐听了此话才破涕为笑,王母也无意见,但怕男方不允。文征明说:“周家父子的工作,包在我身上,你们尽管做好迎亲的准备。”王大户到了这时也别无良策,只好答应这桩婚事。不一会儿,文征明前来报喜,称周文宾父母同意即日成婚。这时王老虎也赶回家来,只待晚上拜堂,没想到标致的“少女”变成了英俊的小生。
当晚,周王两家在周家举办了婚宴,周文宾、王小姐有情人终成眷属,成就了一段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
周文宾查无此人
查《明史》及其他正史,明朝中后期,苏州确有“江南四杰”“吴中四才子”之说。但是据《明史文苑传》记载:苏州四才子是祝允明(枝山)、唐寅(伯虎)、文征明、徐祯卿,而传说中的周文宾在任何典籍中都查不到。所以,可以断定是后人把徐祯卿换成了周文宾。
徐祯卿,字昌谷,吴县(江苏苏州)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国子监博士。徐祯卿出身贫寒,长相难看,但聪明好学,学识渊博。他在四才子中年龄最小,科举功名最高,官也做得最大。他与唐伯虎是邻居,也是“刎颈交”,与祝枝山是“忘年交”(年龄相差十九岁),与文征明是“文字交”。唐伯虎非常赏识徐祯卿的才能,曾将他推荐给画坛领袖沈石田,名士杨循吉等。徐祯卿以诗闻名,与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合称“诗中四杰”,再加上王廷相、康海、王九恩,又称明代“前七子”,在当时及整个文学史上都有极大的影响,《明史》称他为“吴中诗人之冠”。
按理说,徐祯卿记忆力超群,“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还绝顶聪明,少年时代即已“工诗歌”,这些都很符合“才子”的特征,可为什么偏偏要把他逐出“四才子”之列呢?可能有四个原因。
其一,徐出身清贫,他的婚姻状况如何,我们无从知道,但是人们主观地认为,他的婚姻不会那么浪漫风流,相反更可能因贫困而出现家庭危机。
其二,徐是一位丑男。根据史料记载,徐祯卿生就一双三角眼,眼神犀利(“双瞳烛人”),且多眼白。这种长相很可怕,会让人先入为主地认为此人阴森狡诈。所以当他考取进士时,明孝宗本想将他留在身边,但召见之后,便因为他的长相放弃了重用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