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2/3页)
挂”,最终平安回到梁山。这简直是军事神话。任官军的力量再薄弱,也不可能让宋江等人“横行”到这种程度,否则大宋的江山早就拱手让与他人了,怎么可能持续三百年之久。
其三,小说中称武松在沧州别了柴进和宋江,回清河县去看望哥哥,路过阳谷县时顺便打死了一只老虎(景阳岗打虎)。然而,这个路线犯有严重的地理常识性错误。清河县在沧州的南面两三百里,阳谷县在沧州的南面五六百里,三个地方基本上是一条直线。武松本可以从沧州直接回到清河,没必要“路过”阳谷县。但是小说中,武松不但路过了阳谷县还在那里的景阳冈打死了一只老虎,而后又折回头回到清河县。
再比如著名的“智取生辰纲”。书中说朝廷从大名府运送生辰纲到开封去,中途要经过黄泥冈、二龙山、桃花山等强人出没的地方,导致生辰纲最后在黄泥冈被劫。且不说这条道路有现成的“官道”,官兵根本没必要走荒山野岭。可见《水浒传》对这些地方位置描述就有错误。从山东大名府到开封几乎是一条由北向南的直线路线,按小说的说法,生辰纲在黄泥冈被劫,这些地方都应该在大名府的正南、开封府的正北面。可是,《水浒传》中又说,黄泥冈在大名府的正东面,属于济州管辖。二龙山、桃花山和清风山同属青州管辖,青州在济州的东北,离大名府到开封的路线相距千里。这显然是作者地理知识不足造成的。
书中类似地理和战争的硬伤还有不少,像这样的错误,不太可能在熟悉地理和战事艰辛的罗贯中笔下出现。
有一点要特别指出,即《水浒传》中的地理性错误,只错在北方地区,到了后面,宋江大军开到浙江去“征方腊”时,作者对浙江的地理环境特别是杭州地区的地理描述,几乎没有错误。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水浒传》的作者或编撰者是个没有到过北方的南方人,或者就是杭州人。这身份,与施耐庵、罗贯中完全符合。
此外,作者对北方气候的错误描述也可以证明作者是南方人。
例如“风雪山神庙”那一场。当时林冲的住处被奸人所烧,林冲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在严冬岁末走了十来天到了梁山。此时梁山泊不但没有结冰,还“山排巨浪,水接遥天”,林冲还能够坐着小喽啰划的船上了梁山。这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华北来说,简直就是亘古奇迹!
再例如,呼延灼用铁甲连环马进攻梁山泊一节,先不说这种连环马根本不可能上战场(只要射倒一匹,其他马就会受影响)。就是当时正值冬令,在那冰封的湖面上任何马匹都无法奔跑,哪里还用得着徐宁的钩镰枪?连环马极有可能是从岳飞拐子马联想而来的。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将以上种种观点综合起来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水浒传》并非成于一时,也不是作于一人之手,其中施耐庵可能是第一个进行编纂加工的“总其成者”,贡献最大。至于罗贯中是否是施耐庵的弟子并且参与修改,鉴于书中存在诸多历史、地理、气候方面的错误,我们更倾向于认为,熟悉历史、地理的罗贯中没有参与其中。
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