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9章 (第2/3页)

的帝王,而且沉冤千古。

      值得一提的是,舜的结果比尧要惨得多。

      根据史料记载,舜晚年也学尧将政权禅让给禹,然后起程南巡,那时候他已是近百岁高龄了,最后死于苍梧之野,埋葬在九嶷山。他的妻子娥皇、女英得知这个消息后,来到湖南一带,悲痛地抱着竹子,放声痛哭,眼泪滴到竹子上,留下了点点滴滴的斑痕,后人称这种竹子为“斑竹”,也叫“湘妃竹”。后来,两姐妹不愿苟活在这个世上,相继投湘水自尽。

      舜的结局看起来跟尧如出一辙,却经不起推敲。试想,几千年前的苍梧一带是人烟稀少的蛮荒之地,既非知名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没有强邻劲敌,交出权力的舜实在没有南巡的理由。

      再说,舜把首都建立在蒲坂,就是现在的山西永济县,与苍梧相距数千里,根据当时的交通条件,需要几年时间才有一个来回。这对于当时已近百岁高龄的舜来说,即使有心视察也没有这个能力了。因此,舜南巡只有一个解释,即他是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的。

      尧舜禅让的真相到底如何?他们那个年代的民风是否真的如此纯朴,以至于出现尧甘心让位的高尚举动,今天的我们不得而知。但从各种有限的史料看来,其中疑点重重,让人难以轻信。

      第十三章 周公原来已称王

      周公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子,也是周朝开国之君周武王的弟弟。因其封地在周,爵位为上公,所以称为周公。

      历史上对周公旦的称赞是至高无上的。

      首先是因为他曾两次帮助周武王东伐纣王,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武王建立周王朝后不久就去世了,由他的儿子成王继位。由于周成王还未成年,周公担心四方诸侯会趁机危害周王朝,于是留在朝中辅政。在辅政期间,周公毫无篡位之心,虽然受到许多人的猜疑,他还是兢兢业业为周室劳心劳力。当成王成年后,他毫无怨言地把政权还给成王,令人敬仰。

      其次,周公在辅政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并制作礼乐,使天下大治。周公的这些政策将华夏民族的第一个文明社会形式推向了巅峰,为民族融合、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所制定的“礼乐行政”,讲究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具有开山的意义。正因为此,司马迁把周公作为“立德立功立言”的楷模来学习仿效;孔子的儒家学派则把他树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将他的人格奉为最高典范。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著名的《放言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此诗第一句说的就是周公没有篡位之心,却遭人诬陷之事。这些事迹在《史记》等正史中的有详细的记载。然而,在另外一些史书中则明确地记载:周公曾经称过王。

      正史说:周公是个好大臣

      《史记》等史书对周公摄政时的描述是这样的:周公旦在老爹姬昌在世时,比其他兄弟表现得更孝顺,也更忠厚仁义。到哥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