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52章 (第1/3页)
寻找陵墓的人称赞此处“乾坤聚秀之区,阴阳合会之所;龙穴砂水无美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山脉水法条理详明,诚为上善之福壤。适符盛治之昌期,此天心之誉佑,默然非人力之相度偶遇也!”
雍正对此处甚是满意,于是决定在这里另建清西陵,希冀以此“万年龙虎抱,每夜鬼神朝”的风水宝地庇佑大清江山延绵万代。但是,若在此处选择陵址,显然违背了子随父葬的制度,他不便马上表态,只说那地方虽美,但距父亲的景陵和祖父的孝陵“相去数百里,朕心不忍”,私下则暗示群僚们为自己寻找依据和借口。臣僚们果然不负众望,很快就引经据典,找出了一大堆依据来。怡亲王允祥联合大学士们奏称道:“汉唐诸陵虽都建于陕西,但汉高祖、汉文帝、景帝、武帝之陵却分布于咸阳、长安、高陵、兴平等县,唐高祖、唐太宗、高宗、玄宗诸陵则分散于三原、礼泉、乾县、蒲城等地。据此典法,在易州建陵,与古礼不为不合。且遵化与易州都属畿辅之地,离京师不远,完全可以建陵。”这样一番铺垫后,修建清西陵成为顺理成章的事。雍正八年(1730年),位于易州的泰陵开始动工兴建,至乾隆二年(1737年)竣工,同年三月初二日,雍正帝的梓宫(棺材)被安葬于泰陵地宫。至此,清朝入关后沿袭的“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丧葬规范,被雍正击破,历史在这里无声地拐了弯。清朝自入关后,帝王的陵寝开始以京师为坐标,逐渐分为两大陵区——清东陵和清西陵。
清西陵占地有方圆两百华里、面积八百平方公里,其中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九位皇后,五十七位妃嫔,两位王爷,六位阿哥,共计七十八人。
看了清东陵、清西陵的随葬名单,不禁又会产生疑问,西陵既然如此好,为何乾隆以及后面几位皇帝都不随父葬,而是东一个西一个的错开呢?
原来,登基不久的乾隆本来也打算跟随其父葬在西陵,但是当吉地选好后,他却突然改变主意,又派臣僚到东陵选择,最后相得胜水峪。
乾隆这么做,主要是考虑到,若从自己开始,以后的皇帝都葬于西陵,那么东陵势必会因为香火渐衰而荒废。为兼顾东西两陵的盛衰,他做出了这样的抉择。关于这一点,乾隆在六十一年(1796年)传位于其子嘉庆的谕旨中说的很明了。在这道诏谕中,乾隆除说明了他将寿宫选在东陵的原委外,还做了“兆葬之制”的硬性规定,即若父在东陵,则子在西陵;父在西陵,则子在东陵。也就是说雍正在西陵,乾隆应在东陵,而乾隆在东陵,他的儿子嘉庆则在西陵。以此类推,不可违旨。为了防止哪位不肖子孙像他父亲那样独出心裁,东、西二陵都不选,另立门户,再选出个南陵或北陵,乾隆又特别规定,以后的子孙选陵非东即西,不能再随便另选,这样就断了后世不肖子孙别出心裁的念头。
至此,清王朝丧葬规制的长河,在雍正朝拐弯之后,又在乾隆这里改道分岔,一分为二,一条支脉流向东陵,另一条流向西陵,从而形成了中国历代王朝丧葬史上的独特规制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