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4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4章 (第2/3页)

到,诸侯中蚩尤最为残暴,谁都打不过他。后来炎帝准备攻打其他诸侯,诸侯打不过他,所以都归顺了轩辕。轩辕于是修德振兵,与炎帝大战于阪泉之野,并且打败了炎帝。后又与炎帝联手打败了蚩尤。随后,司马迁又写道:“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在这段记载中,“神农氏世衰”、“神农氏弗能征”、“炎帝欲侵陵诸侯”、“战于阪泉之野”、“代神农氏”这些句子显然说明,神农氏和炎帝不是一个人,神农氏应该是早期的诸侯盟主,而黄帝、炎帝同为诸侯。《史记·封禅书》还引管仲的话,说“神农氏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如果二人系一人,根本没有必要分开说,可见,先秦时神农氏和炎帝是互不相干的两人。

      东汉后,神农氏、炎帝关系突变

      神农氏与炎帝是在东汉时期被突然合为一体的,此时一些学者在注解前人的史书时开始将神农氏与炎帝合并,如贾逵注《国语》时说:“炎帝,神农也。”高诱在注《淮南子·天文训》和《吕氏春秋》时说“炎帝即神农氏,是姜姓的祖先”。随后的魏晋时期此说开始流行。

      神农氏与炎帝合二为一之初,就有一些学者提出反对意见,因而出现了争论。如三国时学者韦昭在注《国语·晋语四》时指出:“神农,三皇也,在黄帝前。黄帝灭炎帝,灭其子孙耳,明非神农可知也。”可是这样的反对意见在当时是受冷遇的少数派。

      那么,历史记载和学者观点为什么会在两汉之交发生突变呢?

      刘歆是“合二为一”的主创者

      从文献资料来看,刘歆应该是将神农氏与炎帝合二为一的始作俑者。刘歆是西汉末年的皇族子孙,王莽新朝时曾任“国师”,撰有《七略》《世经》等书。刘歆的《世经》中称:“太昊帝,属于木德,因为发明了打猎捕鱼的工具,让世人能够打猎捕鱼,因此被天下人称为包牺氏(即伏羲氏)”;炎帝,以火德承袭包牺氏的木德,因为教民耕农,故天下号曰神农氏。这里,刘歆不仅把炎帝和神农氏合而为一,同时还把古史传说中的东夷族首领太昊与伏羲氏合二为一。

      而后,班固在《汉书》中承袭刘歆的说法,并做了大力的宣传。《汉书·郊祀志》中称:“刘向父子以为……包牺氏始受木德,……自神农、黄帝,下历唐虞三代,而汉得火焉。”可见,伏羲、神农、黄帝这一套组合编排,是出于刘歆的精心策划。刘歆和班固都是在学术界深具影响力的人物,经过他们二人的宣传,炎、神为一人的说法遂在学术界普遍流行。

      为什么篡改历史

      刘歆为什么要将炎帝与神农氏合一呢?有学者认为,这是为了给王莽新朝代汉制造理论根据。

      战国末年,邹衍创立了“五德终始”说,他用五行相胜的理论来解释历史上朝代兴替的原因。这种学说在此后的统治者中大行其道,例如秦始皇就认为自己是以“水德”代替周的“火德”。

      邹衍的“五德终始”说是从黄帝开始的,依次是夏、商、周。如果按照他的排序,王莽是没有资格称帝的。因此,王莽篡权后,需要有一个有利于自己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