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 师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四章 师徒 (第2/3页)

开下面县里的配合。”

    李曦闻言道:“您放心,回头弟子就去找郑县令,提前商讨个人员调度的方案来。”

    周邛闻言点头,“至于第二件事,就是私事了。”

    他站起身来,从身后的书架上拿下一个盒子来,放到面前的书案上推给李曦,道:“拿去吧。”

    李曦好奇地打开一看,红绸包裹的盒子里面竟是一张剑南道节度使衙门开具的飞钱。

    所谓飞钱,在时下又称“便换”。在李曦理解应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纸币了,其实严格来讲,它还不算纸币,因为它是应各地节度使与朝廷之间的钱粮往来而派生出来的。

    最开始的时候,朝廷跟地方各节度使之间每年都有大量的钱粮往来,来往运输极为耗费人力物力,因此到后来朝廷便干脆不再承担运输,转而把运输的任务承包给商人来做。

    商人们在长安接到任务,把钱粮等物押运到地方之后,会从节度使衙门那里拿到一张飞钱充作运费,而商人们拿着飞钱,可以直接到户部去支领这笔运费,可以说在这个时候,飞钱其实只是一张收到货物后开出的凭证罢了。

    只是如此一来,天生就在资本运作方面嗅觉非常灵敏的商人们,却是立刻就从中发现了便宜,时下金银乃是贵重物品,甚少流通,铜钱才是市场的主要货币,但是铜钱这个东西,携带甚是不便,而且还有安全之虞,偏偏商人们出门做生意得时候,又必须大量携带。

    因此经过这个运费结算的办法一启发,顿时就有人想到,是不是可以借鉴这种开具飞钱的方式呢?于是,真正的飞钱应运而生。

    商人们在长安的时候把钱交给诸军、诸使或诸道设于京城的“进奏院”,从进奏院手里可以拿到与价值相等的名券,然后他们只需要携带这张名券到其它地区的指定地方取钱即可,既免去了携带之苦,又兑换便利,无论去哪里做生意都可以照此办理,因此这个办法一出来就立刻风行天下,极受商人的欢迎。

    当然了,在兑现的时候,他们还是需要按照一定比例向地方衙门缴纳手续费的。不过即便如此,商人们仍然觉得无比划算,因此乐此不疲。而各地的节度使、各道等衙门,也通过这个获得了一笔不小的收入,堪称是两厢便利。

    因此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止是官府在主办这飞钱,很多大商人也都在各道或主要城市设了有联号等等,代营“便换”,以次牟利。

    但是飞钱的作用也仅仅就是如此了,它只能起到汇兑的作用,并不能在社会上代替钱币进行流通,所以如果更准确的定位,应该把它算作是古代的支票。

    当然了,很多时候它也会被作为一种支付手段,毕竟很多大宗的交易需要的铜钱数额巨大,对于交易的双方来说,无论是清点还是运送这么一大笔铜钱,都太过麻烦,因此,交易双方便往往直接以飞钱进行交易,反正飞钱只是按照时间和距离收费,却并没有到时作废的限制,主办者又是官府,信誉可靠,大不了就是到最后去兑现的时候多拿些手续费就是了。

    而周邛拿出来的这张飞钱,正是剑南道节度使设在京城长安的进奏院开具的,上面写着周府管家张善的名字,指定的取钱地方是剑南道节度使衙门,数额则是一百万钱。

    手里拿着这张飞钱,李曦不解何意,不由得抬起头来看着周邛,道:“老师,您这是……”

    周邛重又坐下,道:“收起来吧,你铺下那么大一个摊子,想来钱上定是紧张得很,以前的时候可以白吃你的干股,但是既然你败了我做老师,我又只有你这一个弟子,总没有眼看着你这个学生在那里为钱作难,而我这做老师的家里却放了一堆钱在那里躺着睡觉的道理。这个钱,就算作是为师补的入股钱吧。”

    顿了顿,不等李曦说什么,他又笑道:“这也是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