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通行证 (第2/3页)
便没有这个顾虑,眼下这驿馆乃是西去南往的官员必经之地,堪称龙蛇混杂,自己才刚刚在长安城内有了些不错的名声,若是刚到驿站便喝得大醉,被人看在眼里,虽也没什么大不了得,到底还是不好,因此想了想,李曦便也从善如流。
此前与那赤忠几番交谈了解,李曦对于自己此来长安该保持的态度,已经心中有数,但那也必须是等到自己安顿下来之后才好方便一一展布开来,现在却还是老实一些为妙。
有些事落在小人物眼中,叫浮浪,叫失仪,同样的事情落在大人物,特别是某些特定的人眼中,却会博得洒脱、率性、倜傥无羁的评价。
当下李曦带了李逸风进到驿馆里,两个人只叫了些简单的菜肴,又要了两壶本地所酿的春酒,便在驿馆的小酒楼里寻了个僻静的角落,边喝边聊。
李逸风把自己来到长安这段时间以来的事情约略的交代了一番,李曦则把自己来之前对家中的交代和分派也说了一下,李逸风又说些来到长安之后耳闻目睹的趣事,这一席酒喝得倒是不闷。
末了,李逸风道:“老朽已经代大人去到那位九龄公的府上递过帖子,是家中大公子出来见的,说是九龄公今有母丧在身,不便见客,所以请你来了之后就直接住下,该去做什么就做什么,一切听候九龄公的召唤。”
李曦闻言点点头,这意思就是在情况不明之前,这位师公是不准备见自己了。
得到这个消息,李曦心里不免叹了口气,不过再想想,如此也好。
不管是从老师周邛的口中,还是外界清议,尽人皆说九龄公刚直有风度,但是只看那位师母周张氏的精明就不难得知,张九龄刚直归刚直,有风度自然也是有风度,但是一个读书多年最后斑斑大才到考中进士,而且又能在大唐的官僚体系中混迹多年,直到居母丧前,已经是中书侍郎的高位,他可不是只会傻乎乎的刚直。
若说他这位在朝中声望极高,几度都差点儿拜相的老大人肚子里没些计较,李曦才不信。
那份奏章经由周邛的手,他肯定是看过的,意见不知,因为自那之后,他便一直保持沉默,只不过从眼下他对待自己这个徒孙的态度来判断,只怕他心里还是担心的居多。
因此这态度,就有些差堪玩味。
当然,或许是自己的身份太轻?或许是人家压根儿就对自己那份奏章的事情没当回事儿?这种事情还真是不好说得紧。
因此李曦便只是在心里过了一下,便把这件事抛诸脑后了。
反正自己奉的口谕只是转学到国子学而已,玄宗皇帝既没说要让自己入庭召对,也没说要问罪于自己,就连他的态度都还模棱两可的很,所以,其他人的态度含糊一些,也是正常。
只是自己既然来了,就绝对不能老老实实的猫着就是了。
有了一壶酒打底,这一觉就睡得分外香甜,次日早上起来,这一路的疲惫似乎都歇过来大半。昨天下午和李逸风他们两个人边喝边聊倒是畅快,一直到夜色渐临,长安城门都快要关闭的时候,李逸风这才返回城去。
要按说李逸风也是从九品散官在身,出行之时也是有资格住进官驿的,但是一来他未曾奉召,没有任何批文,二来他此番是悄悄来到长安,地方上根本就不曾报备,按照官方的备案记载,眼下的他应该是正在老家养病呢。
所以此番入长安,他的真实身份身份等于就是隐匿了起来,在离开长安之前,自然还是要一直隐匿下去,不然便是一桩天大的麻烦了。因此这驿站他自然是住不得,哪怕再晚,也必须要回长安城里去。更何况李曦眼看就要进城,他自然要提前回去安排布置一下。
一觉醒来,浑身舒泰,李曦就简单的要了早餐吃了些,然后便在驿站左右的转悠,等待礼部的批文下来。
因为长安为天下之都,所以官员往来极是频繁,而且官员们要进长安,必须在驿站里等候批文,因此这驿站便自然的成了通衢之地,即便这驿站修建的极大,占地极广,屋舍也多,但仍是天天都给挤得满满的。
昨天下午李曦到时,若不是被赤忠这个兴庆宫中的宦官陪着来的,便入住怕都要成问题呢。只是李曦这一日所见,驿站里人马纷纷的,便不曾安静过片刻,由此可知其熙攘。
而且人家不像李曦这样,就单人独骑而来,人家即便是来述职的,只是来一趟就要走,也要丫鬟仆人的带一堆,至于那些被调入长安的,其排场就自更不必说。
有人来,自然就有生意,因此就在驿站周围就开了许多家店铺,此时李曦一路看过去,发现这些店铺果然都是围绕着这些官老爷及其奴仆下人们的所用所需而开的,而且虽然眼下还是大清早的,这生意却也还都不错,甚至还有几家饭铺专门卖各地风味,极受欢迎,以至于李曦都有些后悔,不该在驿站内就吃了早饭。
而且,看着眼下这熙熙攘攘的,尤其是有家铺子似乎就是专门卖巴蜀风味饮食的,大老远就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