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如山之重 (第2/3页)
常之家,就以五口计算,三四天怕就要吃掉至少一斗米,也就是说,对于一个五口之家来说,一天收入几十个钱,光是粮食,就得花去十五个钱左右,这可是一份绝大的开支了。
怪不得有人说,长安居,大不易,看来不光是房子价格高,这米价也是贵的离谱。
想到李林甫临走之时满含深意的提到粮食问题,又从庚新嘴里粗略的得到了一些关于长安米价的消息,李曦心里便隐隐约约的有些了解了。
大概是李林甫不知从哪里了解到,玄宗皇帝对于长安的粮价居高不下早就有所不满,再加上他又知道自己在晋原时颇有经济之名,所以就想到了让自己去梳理粮价?
一念思及此处,李曦再也无法安坐。
要知道,历朝历代,平抑物价疏导市场都是一门了不起的大学问,当然,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都因为地位特殊,历来物价更是习惯性的居高不下,又是难之难。更何况李林甫想要举荐自己去处理的,还是最最复杂难缠的粮食价格问题?
看日头知道这会子苏晋应该下职了,李曦便叫人备了马车,直奔苏府。
苏晋刚刚从吏部下了职到家,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听见李曦来了,便命人把他引进来,自去换了家居常服,这才过来陪李曦说话。
李曦所来只是为了粮食的事情,所以便开门见山。
听到李曦问粮价,苏晋立时的就是眼睛一眯,似乎是隐隐约约猜到了什么,不过他却并没有就此说些什么,只是根据李曦所问,据实的回答了一番。
苏晋居官多年,其光是在长安做官就有前后十几年,而且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是官居高位,所以同是一个粮食问题米价问题,在他口娓娓道来,却是立刻就比庚新这个小管家的境界大了不止一倍两倍,而且论事之细致,也是不可同日而语。
经他一说,李曦立刻就基本上把握住了长安米价腾贵的原因之所在。
长安米粮价高,先就是因为供应不足。
长安所在的关平原号称沃野千里,其实可供耕种的田亩有限,而且历经千年的开垦和耕种,地力渐渐趋于贫瘠,产出不高,即便是大唐立国以来,积极地修缮了很多前朝留下的水利工程,极力的引导百姓们务农耕种,但是仅靠关地区的产出,扣除了百姓们自己的口粮之后,仍是根本就不足以供应长安城所需。
而且长安地处关平原,往西、往北,都比关地区还要贫瘠,自给自足已是不易,根本就不可能给长安提供太多过剩的米粮,往南的剑南道倒是富庶,但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转运极其艰难,所以基本指望不上。
而往东呢,东边不管是河南道还是淮南道,乃至于再往南的江南道,都是富粮区,自然是有实力支援长安的,而事实上,朝廷每年都有漕运从江淮之地运达长安。
但是东边的米粮要想运到洛阳容易,要想进长安,却是极难。洛阳至长安,七八百里路,其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