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龙兴府练兵 (第2/3页)
不敢发作罢了。
整个西夏,就如一条舟船,看上去完好无损,可是谁也不知道暴风雨会在什么时候来,也不知道会不会被拍成粉碎沉入大海。
禁军的操练,却是规矩得很,在校尉和武士的督促之下,各营都颇有几分模样,一开始,自然是喊苦喊累,可是后知道喊苦喊累无济于事,也就无人敢再喊了。再加上武士与他们同吃同睡,绝不会给他们单独的空间,连偷懒的机会都没有,之所以没有发生哗变,多半还是因为操练时武士能以身作则,绝不像从前的那些官爷一样,自家在凉棚里喝茶纳凉,却让大家在太阳底下暴晒。
要想令人心甘情愿地去吃苦受累,首先便是自己要吃得了这份苦,能做出一个榜样。有了榜样,虽然还是怨声载道,可是隐隐之中,却还是对队官有几分敬服。人家又识字,又有学问,还耐得了苦,绝不偷懒,单这些番茄,就足以让人滋生信赖了。
军的磨合,渐渐上了轨道,从一开始不忿,到后来慢慢有了改观,只是四五天的功夫,就从一开始的躁动到了麻木。
操练本就是麻木的,清早叫起来,操练:吃了早饭,操练;用罢午饭,还是操练,夜间还要分上半夜和下半夜,轮替巡守:苦是苦,但是伙食足够,每人一天是半斤肉,这便是在中户之家,也未能吃得上。再加上有军饷可拿,总算可以寄点钱回家去,心里也就多了几分满足。
令禁军们〖兴〗奋的还不止是这个,从前像他们这种人,都是在乡间拿不出钱来贿赌里长、差役,结果直接被拉去差遣的。这种差事,人人嫌恶,听到在随军中服徭役,那是人憎鬼嫌。是人都知道,这种人一辈都没有前程,永远都发迹不了,对父母来说,这孩算是白生白养了,对妻儿,是一辈都别想指望。一旦进了随军,不到huā甲年龄也不会放出来。那时候放出来,大致也只有饿死的命运。可是现在不同了,摄政王颁布的禁军法令已经由校尉、武士宾读过,入了禁军,身份就完全不同,不但家中的近亲可以免除一半的赋税,每月有足额的银钱,五年之后,还可以回家,回家还有差遣费颁发,若是能立些功劳”争些军功”那是荣耀无比,按法令的规定,但凡是立了军功的禁军,有专门的差役包了红纸回乡宣读,本地知府、知县年节时要遣人去探望,还有兵部专门置办的门牌,挂在门牌上,身份就不同了,连亲属都可以见官不拜,若有人招惹功勋之家”官府要从重处置。
这些优惠,令那些苦汉一下从地狱到了天堂,据说许多人想进禁军来,条件还苛刻得很,不但规定了身高、体重,还要审查家中的清白,要有合适的年龄,甚至还要求能识得几个字。别人不能进自家进了,这就是荣耀。
法令一颁布”大家也就死心塌地了,从前活着也没什么指望,过一日捱一日就是,混日谁不会?都是这么过来的。可是现在有了希望,吃点苦头又算得了什么?有时候各营营官要集结币话,说几句摄政王如何如何,大家便都嗷嗷叫着摄政王千岁,他们喊出来的话,绝对是出自真心实意,绝对没有虚假的成分。
没有摄政王,就没有他们,从前做牛做马”吃的是草,还要被人用鞭抽出奶来,现在总算堂堂正正算一个人。
若是整个龙兴府谁对摄政王忠心,只怕那些汉官都还会有小九九,会有迟疑:可是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