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10章 (第1/3页)

王继恩到任后,不知兵事,却独断专行。先锋官马知节不肯依顺他,他便尽收其军,只给马知节三百名老弱士兵,派去守彭州。马知节多次请求调拨精兵,王继恩就是不答应。后来,农民军十万人攻城,从早晨到黄昏,马知节部下士兵多战死。马知节横槊突围而出,招来援兵,呐喊着再次攻进城,农民军才溃败。宋太宗得知后,也没有追究王继恩。农民军起义失败后,宋太宗专门设宣政使之职,授予王继恩。这是宋朝立国以来首开重用宦官的先例。王继恩身为宋太祖一朝的宦官,却在宋太宗一朝得宠,权势熏天,原因只能从当年斧声烛影的雪夜中找理由了。

      偏偏是这个备受宠信的王继恩,为什么在宋太宗病危时再一次参与了皇太子废立大事呢?

      第20节:狸猫换太子(4)

      我们先来看李皇后的背景。李皇后为淄州刺史李处耘的次女,宋太宗即位后才入宫,无缘参与之前诸多复杂而微妙的权力争斗。李氏先是被封为贵妃,六年后立为皇后。李氏自己曾有一个儿子,但早早夭折,之后一直无子。史载李皇后“性恭谨庄肃,抚育诸子及嫔御甚厚”,意思是李皇后为人宽厚,不仅对待宋太宗的儿子们很好,而且与后宫的众嫔妃也相处融洽。这样一位难得的宅心仁厚的好皇后,怎么会突然与宦官王继恩勾结,预备废除太子赵恒,而改立一直被皇室认为得了癫狂症的赵元佐呢?

      显然,赵元佐并没有真的得癫狂症,时人都清楚这一点。李皇后本人也相当偏爱赵元佐,但她长年身处大内深宫,也没有能力左右政局,根源应该还是在王继恩身上。

      按正史记载,早在赵恒被立为太子之前,心腹潘阆就劝王继恩说:“寿王(赵恒当时封寿王)自认为他一定会被立为皇太子,假如事成,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寿王也不会感激我们;如果我们推荐本来不当立的皇子当上太子,新君继位后,肯定感激我们的拥戴之功,这样才对我们有利。”王继恩深以为然。尽管后来赵恒被是立为太子,王继恩也仗着宋太宗的宠信,多方构陷。

      潘阆,字逍遥,又号逍遥子,大名(今河北大名)人。为人狂放自傲,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最初以卖药为生。王禹偁《寄潘阆处士》描写他说:“烂醉狂歌出上都,秋风时节忆鲈鱼。江城卖药长将鹤,古寺看碑不下驴。一片野心云出岫,几茎吟发雪侵梳。算应冷笑文场客,岁岁求人荐《子虚》。”至道元年(995年),经王继恩推荐,宋太宗召对潘阆,颇为满意,赐进士第,授四门国子博士。潘阆为王继恩所举荐,自然感恩戴德,从此成为王继恩的亲信。

      然而,王继恩已经是两朝元老,在宋太宗一朝权势更是达到了顶峰,风头无人能及。作为一个宦官,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已经是垂暮之年的他,为什么要再一次以身犯险,置身于稍有不慎、就有杀身之祸的宫廷斗争中呢?显然,这其中不仅仅是潘阆所说的拥戴之功那么简单。

      除了宋太宗本人,王继恩应该是最清楚当年斧声烛影真相的人了。他在关键时刻违背了宋太祖皇后宋氏的旨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