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和德国人的交易1 (第2/3页)
说起。五大臣考察归来之后,慈禧太后下令预备立宪,实行新政,推行改革,以拯救岌岌可危的清王朝。
然后将这场改革运动推向极致——由器物而制度,实行君主立宪的就是袁世凯。他逢人便称:“官可不做,法不可不改。”并自告奋勇地提出将直隶作为立宪的试点省份,面奏慈禧太后,说立宪应先组织内阁,从改革官制入手。按袁世凯的改革方案,立宪最重要的是设立资政院与责任内阁。资政院为疏泄舆论的清议机构,责任内阁实质上就是架空皇帝,由总理大臣、副大臣代替皇帝行使职权。袁世凯的这一涉及制度的深层改革方案,虽能推动大清帝国的封建**向西方民主政体转型,但也不乏其个人私心。他想在拥有京津军警力量的同时,进京与庆亲王奕同时组阁,奕为国务总理大臣,他做副总理大臣——在控制朝政的同时,也为自己预留后路——慈禧已是日薄西山,说不定哪天腿一蹬眼一闭,光绪就会从瀛台走上前台,成为名副其实的皇上。袁世凯心里比谁都清楚,光绪对他的出卖定会不依不饶。而与奕同时组阁架空皇位执掌朝政大权,哪怕慈禧故去,他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袁世凯的做法遭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反对。皇室宗族得知袁世凯不让他们参与政事后,醇亲王载沣拔出手枪抵住他的胸膛厉声叫道:“尔如此跋扈,我为主子除尔奸臣!”幸亏奕及时赶来排解,载沣才没有扣动扳机;守旧派认为这种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会引起社会动荡,难以施行;立宪派认为袁世凯推行的只是“大臣**政体”,而不是真正的君主立宪体制;就连那些太监,听说袁世凯的改革方案中有一项是裁撤他们,于是,百余名太监趁他下朝之际将其拦住,百般谩骂围攻,又是奕出面劝解,才给袁世凯解了一围。要说这些都算不得什么,最关键的是此举引起了慈禧的疑忌与不满,她担心责任内阁制成立后君权旁落。因此,袁世凯的立宪改革不但没有成功,反被慈禧的另外两名宠臣——瞿鸿几与岑春煊借机参了一本(史称“丁未大参案”)。袁世凯几乎动用了所有看家本领,通过花钱打点、疏通关系、伪造假证等手段,好不容易才没有“翻船”。但仍被慈禧以明升暗降之法让他离开北洋新军,进京担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
虽然袁世凯失去了军权,但是他在外务部的位子上也不是没有做为的,最直接的一件事,就是办理了美国退还庚子赔款,让中国用于教育,促成了后来清华大学的建立
即便是如此,也由于袁世凯没了军权,说话也不硬气了,中美德三国同盟计划,第一次遭遇挫折。
“那么~两位此行的目的是考察我国吗?想要考察哪些内容呢?”徐天宝问道
“我们的皇帝陛下很愿意为贵国提供必要的经济和军事物资支援,提升贵国的国防力量,以应对俄国人和日本人对贵国的侵略!”法尔根汉说道
徐天宝笑着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材料,推到鲁登道夫和法尔根汉面前,“虽然三国同盟是我提出来的,但是眼下看来,要使我国与贵国,是困难重重。也许我个人与贵国结盟会容易的多~!”
鲁登道夫对徐天宝的态度有些意外,但是德国人严谨的性格,还是促使他认真地拿起那份材料看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