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收复失地 (第2/3页)
传统的均势需要,面对中国向中亚的扩张脚步,英国政府终于再也坐不住了,于是在英国的策戈下,本已生反俄武装暴!动的中亚地区进一步动荡起来,在从里海到咸海,再到锡尔河、帕米尔高原的广大地区都生了要求**的武装叛乱,内战中的俄国对此无能为力,中亚地区出现了十多个政权实体,他们大多存在于《中俄北京新约》中规定由俄方交还给中国的土地上。随后,中国的国防军部队在装甲车和飞机的掩护下,发起了一场代号“西域行动”冬季攻势,并一鼓作气消灭了浩罕素丹国和塔什干素丹国,饮马锡尔河,恢复了在中亚的传统势力范围。而指挥这场行动的徐树铮也被誉为“当代霍去病”,被年轻人奉为偶像。
1917年在纷乱中结束了,全世界的人民迎来了1918年。德国人在东线解脱之后,不仅立即拥有了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而且也拥有了波兰、芬兰、乌克兰、高加索等地区的领土和人口。威廉二世因此信心十足,决心继续向西线的协约国发动全面进攻,天空是战斗机和轰炸机的呼啸,地面是大炮与步兵的步步推进,在立体战争面前,所有的参战国都几乎将血流尽。
1918年的德国战略是简单明了的:最大限度地把力量集中在西线以赢得这场战争,或至少在美国援军尚未扭转局势之前争取有利的和平。鲁登道夫的计划设想在索姆河上实施一次大规模突破,如有必要则继之以一连串强有力的进攻以扩大战役,消耗并瓦解厌战的法军和英军。
但是,尽管德军取得了一些胜利,那些穿着灰色军装的德国大兵们一度推进至几乎可以望见巴黎的塔尖。德军在他们的1918年的进攻中俘获了约22.5万人,使对方遭受损失总数已达100万人;然而,他们的胜利是“昙花一现的胜利”。
到了1918年10月,德国败局已定,但德国统治集团仍想孤注一掷进行抗争。10月25日,海军司令部下令基尔港的德国远洋舰队出海同英军作战,若失败就“光荣地沉没”。基尔港的8万名水兵拒绝起锚,并把军舰熄了火。水兵的抵!制虽然迫使德国海军当局收回命令,但水兵们却遭到迫害,被逮捕了几百人。11月3日,水兵走上基尔街头游行示威,抗议海军当局,要求释放被捕者。游行示威随后发展为武装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