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不简单的韩明珠 (第2/3页)
忍不住了。
队伍朝前推挤了一下。
韩明珠从小厮手里拿过大勺,在大锅里搅了搅。
那些难免见到这样精致的贵女竟然亲自给他们熬粥,只好按捺下心里的焦急。
这个韩姑娘真的是个大善人,她的心地真是太善良了。
给他们这帮人一口饭吃。
很快,粥熬好了。
韩明珠放下了勺子。
“粥已经熬好了,大家这就分下去吧。”
“是,姑娘。”
小厮们有条不紊的搬出装着碗筷的篮筐。
这些碗筷也是丞相府的人带出来的。
主要是考虑到难民们手上没有可以转食物的容器。
分到粥的人喝完粥,把碗换回来,放在水桶里过一遍,再用热水烫一烫,下个人可以接着用。
韩明珠亲自将那些熬得半干不稀的粥分进碗里,递到排队到自己跟前的人。
寒冷的造成,一碗热粥下肚,立刻让难民们整个人都仿佛活了过来。
连嘴带手的,将碗里的米舔得干干净净的。
远远地看着新的一批难民又要来了。
韩明珠手里掌着勺子,同其他人一起煮起了新的一锅粥。
这样的情形,落在那些难民里,简直就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众人纷纷的将韩明珠的样子,深深地记刻在心里。
以后回乡了,可以把这件事说给乡亲们听,如果可以,将来一定要给这位韩二姑娘立座生祠。
*
淳安长公主府,阿琅拿着益阳县主给她的,往年每次施粥后,韩明珠抄给大家的账册。
里面记录着施粥用的银钱去向:
木料:五百根
人工:一百人
米粮:三万斤
……
各种各样的明细,一条条,一列列地记录在账册上。
看上去账目很细,什么时间,什么人,买了多少,一一记录在上面。
各种人工,米粮,所用的银钱也都一一记录清楚。
阿琅点着账册,轻笑一声,
“三万斤……若是灾年倒也罢了,这里不过施粥十日,竟然能用掉三万斤米粮……”
“还有这里,这个木料搭了粥棚,拆完之后,还能继续用的。”
宝珠郡主和益阳县主都是被各自的母亲教导过主持中馈的。
账本也会看一些。
从前韩明珠每年都会给一本账册,不过各位姑娘哪里耐烦一样样的去对账?
“这个米粮的价格……”阿琅顿了下。
宝珠郡主凑过头去看,“……这个米粮的价格怎么了?不对吗?和粮铺的价格相比,还要便宜些。”
燕王回朝后,拘着她在府里,燕王妃趁机把府中的中馈交给宝珠郡主来打理。
倒也让她了解民生疾苦。
阿琅摇摇头,笑,
“这个米粮的价格确实低,可你没发现这个铺子有什么问题吗?”
那铺子,分明就是丞相夫人娘家一个管事名下的铺子。
一手捐,一手倒回口袋里。
这个账目,不过是走个流程。
阿琅翻看了好几本账册。
最开始的两年,倒也算是能够对得上。
就算有些细微的地方对不上,那也是能够理解。
毕竟水至清无鱼。
总要给人一点辛苦钱。
能够睁只眼闭只眼的,大家都会随他去。
到了第三年,第四年,账本开始就真只是个流程了。
里面的账目根本就经不起推敲。
“还有这里,你们捐赠的钱物,韩明珠说是能够有钱回转。”
“可是,捐赠的钱物,做善事,竟然还能有钱赚?你们不觉得奇怪吗?”
“她这是指望这,从你们这里挖各家的钱呢。”
岂止是她们俩。
紫云社里的哪个姑娘不是这样的?
可见这只手伸得有多长?
紫云社玩了几个花样呢?
利用各位姑娘的善心,以及大家想要找个好人家的心思,让她们出大额的善款。
不仅做善事,竟还弄个了名义上能让各位姑娘挣个小钱的路子。
你捐一千两,她拿回两千两,让你再捐五千两,说是能拿回八千两,你做还是不做呢?
你以为能拿回八千两吗?
不可能的。
不过是确保每个进了紫云社的人,攒的钱财都能被掏得一干二净。
“韩明珠,可真是个人才呢。”阿琅淡淡评价。
*
很快的,在场的难民和乞儿每人一碗粥都分到了。
太阳也从清晨的温和变得炽烈起来。
这样的东西,晒在身上暖洋洋的。
韩明珠将锅中最后一勺粥给了面前抱着孩子的妇人,妇人对着她千恩万谢。
“姑娘,你去后面歇歇吧。这些事情交给下人做就行。”
管事劝慰她。
韩明珠点点头,扭过身去,掏出帕子擦了擦手,眉眼间止不住流露出说不出的意味。
粥棚搭起来的时候,后头就用屏障单独拉了个小屋子出来。
这就是专门为韩明珠过来准备的,让她可以安心地在里面歇息。
韩明珠入了屏障后,坐在椅子上,边上的丫鬟立刻拧了热帕子给她擦脸。
擦脸后,韩明珠看着那拿过粘着难民手上泥汁和他们唾液的碗的手。
冷着脸吩咐丫鬟,
“再打一桶水过来。”
她一点也不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