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9章 (第3/3页)

再成群结队地拿着棍棒、石块等器具去和野兽打来打去,而是在房屋周围,在部落的边角,或者是在山上和树林里,找到那些自然形成的沟壑,用木桩将两头堵住,上面盖上树枝和杂草,伪装成平地的样子,野兽一但掉进去便出不来了,自然就成了人类的食物。这里面有了相当的乐趣,伏羲等人曾经瞪眼看着一些野兽怎么进入他们挖好的壕沟和陷阱,然后乐呵呵地将野兽擒拿住。

      狩队还有意想不到的其他收获。他们用锹在已成之村落周围深挖壕沟之时,又挖出水来。伏羲大喜,便用此法以木桩作壁砸于水中,做成井,供族人饮用。这是人类最早的井,以后就逐渐演化为村落必须建造的基础生活设施了。

      狩队还按着伏羲原来的做法又做了几个牲畜圈,将捉回来的活的野兽分类,分成鹿圈、牛圈、羊圈、猪圈。还为从山上擒抓回来的野兔搭盖了兔窝。将抓回来的野狼慢慢地训化成了能为人所驱使的狗。鹿、牛、羊、猪、兔、狗慢慢地合成为六畜。

      太昊华族部落人越来越有经验了,他们逐步感觉到,和活的动物打交道,比直接打死动物可有意思多了。慢慢地人们发现,各个圈里或者窝里,都能有小的牲畜生下来;于是,人们又逐渐地开始学会了饲养牲畜,这就是原始畜牧业的开端。伏羲就将狩队分成两队:即狩猎队和圈养队。圈养业的产生和发展造成了饲养和狩猎、采集的分离。这就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分工,养畜业从各业中逐渐分离出来,成为原始社会一个最主要的行业。

      可是,仅仅靠着野兽掉进壕沟和陷阱里,终究捕不到太多的野兽。太昊华族人如果不走出去,仅在渭水活动,生存的空间实在太小。这也不是伏羲和女娲从山洞走出来最初的想法。因此,伏羲除了引领族人劳作以外,每每在想着一件事,就是想法让太昊人走出去,出去征服所有的兽类,给人类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

      一日休闲之时,伏羲在一片林地上仰于地面上休息,他的眼睛看着天空,心中想着太昊华族拓展大计。他眼前出现了一片奇景:在前方不远的两棵大树之间,有一黑色的蜘蛛在那里结网。伏羲好奇,便仔细观瞧,见那蜘蛛拉动一根白色的丝,细如毛发,逐个将丝分成四根挂于两树树干上,而四丝中间结成格状,愈中愈是密密麻麻。有小虫飞去,被网罗住,挣脱不开,小虫便为蜘蛛所擒,成其口中之食。

      伏羲看罢有悟,大叫“妙哉!”便自己回去试验,用各种树之皮搓成细绳,再把细绳编织成格状,终于做出一张网来。伏羲便来到捕队,看见这些人正在练习水性,在水中寻来找去,半日也抓不出几条鱼来,有些人对捕鱼这件事已经失去了信心。看见伏羲拿着一捆捆绳子走过来,还好奇地问:“族长,你拿的这些东西是什么?你要做什么?”

      伏羲道:“这是捕鱼用的网啊。你们在水中这么长时间了,知道哪里鱼多吗?”

      那个人道:“前面不远的那个水坑里鱼多,可是那东西太滑,抓不着啊!”

      伏羲笑了道:“抓不着就想办法嘛,你们跟我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