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苏联后方 (第2/3页)
t-34坦克。
而在阿卡多的一个统计部门提供的资料中显示,德军每损失1辆突击炮,苏军就要损失2到3辆t-34或者kv-1坦克。而按照建造工时和产能来换算,一辆突击炮只大约等于一辆t-34坦克。
于是一个让所有苏联高层恐慌的事情终于摆在了他们的台面上,这个问题另一个时空中的德军指挥官们也同样面对过:对方的装甲力量越打越多!而且越打质量越高,性能越好!
所以自然而然的,苏联人也在想办法,去解决前线部队遇到的各种难题,比方说为步兵部队大规模的配给大口径的反坦克枪,比方说加固斯大林坦克的护甲,变成更结实但是速度更慢的斯大林2型坦克。
事实证明了并非只有德国人拥有庞大的脑洞,危机来临之后,苏联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也有自己异想天开的发明创造:他们加固斯大林坦克,并且将履带加宽,使用更低矮的炮塔,创造出了斯大林4型坦克。只不过这种坦克目前还在图纸上,根本不能立即生产。
同时诞生的还有苏联的火箭防空歼击机,一款仿制德军腓特烈火箭炮的武器,改良的一种类似mp-44突击步枪的单兵枪械,装备更新发动机的伊尔2型攻击机等等,可惜因为工业能力趋于崩溃,这些完全可以让后世称为经典的武器,大多数都没有真正投产。
可是加固了护甲,完全用于防御的斯大林2型坦克,却实实在在可以直接投产。苏联工业部门拼了命的开始生产类似德国突击炮的固定炮塔坦克,用来担任前线的反坦克武器。没有炮塔的斯大林坦克被命名为su-122型歼击车,而没有炮塔的t-34坦克被命名为su-76型歼击车。
显而易见的是,这些武器都是按主炮口径命名的,虽然它们被简化了很多东西,可是依旧受到了前线部队的欢迎。当然它们也受到了后方工人的欢迎——监督部门只要求生产多少辆斯大林坦克或者多少辆t-34,可是他们不过问究竟是什么样的坦克。
第一批300辆su-122和su-76被送到了前线,试图稳住濒临崩溃的伏尔加河防线。那里的苏联守军随时都有可能被突破,所以生产的大部分武器都被丢到了那里。遗憾的是最近莫斯科方向吃紧,所以生产出来的100多辆坦克,又都被送到了北部的前线。
想一想就够让人绝望的了:德军在后方工厂里生产的是先进强大的虎王2型坦克,可苏联工人加班生产的却是简化版的斯大林坦克和t-34坦克,这真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了。
“为什么这个月只生产了90门152毫米口径的火炮?同志们就不能为了祖国再多生产10门么?”一名负责分配生产出来的武器的苏联军官,看着面有菜色的工厂厂长。这个月大口径火炮的产量没有一点点的增加,这在战时是非常奇怪的现象。
主要原因其实是原材料分配方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