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2/3页)
但第二波严打可别想漏网了,胡亥派去的使者说:“公子啊,大家都觉得你有不臣之心,应当判处死刑,警察马上就要到了,你看着办罢。”将闾见了胡亥的使者,还以为看到检察官或者巡回法庭的大法官,有了申冤的机会,嚎哭道:“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廊庙之位,吾未尝敢失节也;受命应对,吾未尝敢失辞也。何谓不臣?愿闻罪而死。”
应该说,这几句话说得过于文雅,我们要翻译一下。他的意思是:朝廷上的礼节,我从来没有不听服务员安排的;祭祀祖庙时,我从来没有嘻嘻哈哈的不庄重;受上司接见询问时,我从来没有结结巴巴,词不达意。我做得这么尽善尽美,怎么能有不臣之心呢?希望您指出我具体的罪状,我死也不冤。
哪知使者笑笑:“我呀,只负责传达命令,您老人家有冤屈,我也不敢放您,您最好尸解后去跟阎王爷说。”
将闾一听傻眼了,仰天大呼:“苍天啊,我没有罪啊。”一连说了三遍,兄弟三人抱在一块嚎啕大哭,使者不耐烦了:“我说公子啊,这都几点了?您哭也哭了,闹了闹了,该办正事了罢?”
将闾兄弟三人只好分开怀抱,拔出剑来大叫:“二世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然后三三抹了脖子,使者带着他们的脑袋,满意地回去交差了。
另外还有位公子叫足的,也躲过了第一波严打,看见将闾兄弟死了,吓得“欲奔”,但又瞻前顾后,“恐收族”。所谓“欲奔”,实质上就是想逃跑,这是春秋时代常用的一个词汇,那时候因为国家林立,大臣得罪了国王,可以“奔”到他国,父母妻子可以带走,也可以留在国内,除了特殊情况,国君一般不能杀他的宗族。贵族如果在国内犯了罪,自杀后可以保全家族地位。到了战国,逃奔他国的贵族就没这么幸福了,他的家产田地也会被其他贵族分掉,但他自身好歹有个逃跑避难的地方。这样就保证了大臣们有一定限度的人格,不需要对君主唯唯诺诺,曲意逢迎。现在秦国一统天下,公子友还想奔,奔到哪去?天下之大,已经无路可逃了。
话说专制制度总能逼出人变态的智慧,这位公子爷想了半天,竟然想出了一个奇异的点子,连夜写了一封奏书给胡亥,书上说:“父皇在的时候,臣进宫就有酒食招待,出门马车就等在那里。皇宫里藏的好衣服,养的好骏马,我被赏赐过不计其数。父皇下葬时,我其实很想给他殉葬,但因为怕疼,没有痛下决心,现在想来,还是意志不够坚定啊。作为人子,这是不孝;作为人臣,这是不忠。不忠不孝的人,活在世上还有什么劲呢?臣想,亡羊补牢,未为晚也,现在补过还来得及,臣决定立刻自杀,埋葬到骊山脚下,永远侍奉父皇。希望陛下哀怜。”
要是平民人家的兄弟,即使是同父异母,接到这样的信估计也会凄怆难过,可是二世不同,他反而“大悦”,把老师叫来商量,假惺惺地说:“我这样做是不是太过分了?会不会逼得他们造反啊?”看来他还仅存良知,觉着这样做有点不对,诚心诚意把老师请来,想接受点人文主义教育。
谁知赵高这个老师却是极品人渣,他笑笑:“造反?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